• 49阅读
  • 0回复

花开时节又逢君——记美国友好人士霍泰德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花开时节又逢君
  ——记美国友好人士霍泰德先生
  邹安寿 何煦昭
  春风吹绿原野,也吹绿了人们友谊的心田。蛰居一冬之后,在满眼春花满眼绿的时节,又见到了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霍泰德先生,真是不亦悦乎。
  霍泰德先生50岁上下的年纪,温文尔雅,热情健谈,两眼炯炯有神。他是美国著名气体专家、普莱克斯公司总裁,兼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和执委,以及中国经济科技联盟(CETA)的董事。霍泰德先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世界性的“中国热”潮流中,于90年代初才“顺流而至”来到中国的。不知他作了怎样的努力,不到几年,他就在北京、上海、岳阳、南京等地,一连成立了3家独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他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还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总部,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随着事业的发展,中国在他的心目中也日复一日地“膨胀”起来了。以致公司同仁们说,霍泰德总裁真是“把心留在了中国”。
  同霍泰德先生相识,是他在中国事业有成后的1995年。霍泰德先生担任总裁的美国普莱克斯公司已有90多年的历史,1997年总营业额达47亿美元,已在世界40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他通过全球范围的观察、对比,和一次次到中国来的亲身体验,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强烈渴望现代化;而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又是那么坚实有力。他常常激动地说,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家。“我们来晚了,我们要奋起直追”!
  在发展中互补互利进行合作,把最先进的技术介绍给中国,这是霍泰德先生的处事准则。为此,他针对中国的需要,抓住机会,一次次派遣他们公司具有世界水平的专家来中国,同中国同仁作技术交流。去年,霍泰德先生还亲自出马,在北京中美化学工程学术研讨会上,以《风云变幻,扩展机遇》为题,作了化学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报告,博得了好评。去年以来,他又积极倡导、支持,由普莱克斯公司带头,赞助美国纽约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合作培养工商管理学硕士。
  霍泰德先生是怎样同中国投资伙伴合作的呢?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是霍泰德先生公司与中方合资兴办的一座现代化气体厂。它的前身是北京氧气厂,用的是50年代建厂时的老设备。1992年,普莱克斯公司以80年代末的全套新设备作为投资,建起了高效率、低污染的新厂,使制氧技术一步跨越了二三十年。他们还帮助工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23公里长的工业输氧管道,专供北京化工集团下属公司氧气,实现了现代化的管道输氧。同样,他们以丰富的工业气体应用技术,与上海宝钢合作建厂,解决了多余氧气、氮气的液化储运和销售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像北京氧气厂这样的老厂,由于一时还难以甩掉历史形成的一些经济包袱,合资后经济效益暂时还不明显。难能可贵的是,霍泰德先生和他的公司对此却能充分谅解。他说,发展是个过程,只要在发展,该有的是会有效益的!
  谈到增进美中友好,霍泰德先生说,特别重要的是美国要多了解今日的中国。他愿作两国人民加深了解的桥梁。霍泰德先生年逾七旬的双亲要外出旅行。他说,应去中国!去年夏天,霍泰德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在众多国家、地区和世界旅游胜地的选择中,他首先推荐的还是中国。在他的支持下,普莱克斯公司的主要决策者大都已来过中国。去年,霍泰德先生更作为美国对华投资委员会访华团副团长,率团来同中国企业界广泛接触,拓宽了联系渠道。
  过去,美国参众两院开会时,常有人说三道四,指责中国。这时,霍泰德先生常常放下公司事务,自愿去出席听证会。一有机会,他就讲自己的看法。他说,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离开他的历史背景。譬如,孩子发烧了,在美国,家长会用冰袋给他降温;而在中国,家长会给他盖好被子捂汗。我看,一个问题,两种做法,殊途同归,都有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用美国的做法当作取舍标准和价值尺度呢?霍泰德先生的看法,得到了广泛的赞同。
  江泽民主席去年访问美国时,曾会见美国50家大公司的代表,霍泰德先生有幸参加了。谈起这件事,他至今仍很兴奋。他说,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美中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从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来看,下个世纪中国无疑将更加引人注目。他说:“在增进美中友好的重任面前,我和我们普莱克斯公司,愿贡献更多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