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阳光靠机制推向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1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阳光靠机制推向市场
  王朝彤 张雅心
  在阳光集团采访,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快速适应市场。
  阳光集团,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的镇办企业。1986年秋,它从一个小厂分离出来,当时的全部家当是650万元的固定资产,但欠着700万元的债务。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已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自有资本12亿元,拥有精纺纱锭8.6万锭,织机860台,年产1800万米精纺呢绒,其中1/3是精纺产品,高档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3。在毛纺行业中,阳光集团精纺纱锭最多、品种花色最全、销售总额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速度很快。
  论花色品种的变换之快,阳光集团在80年代是几天一个新品种,90年代初是一天一个新品种,两年前是一天1.5个新品种,现在是一天好几个新品种。至今总共有3500多个品种。
  阳光集团办事快。它的一个现代化车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4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毛纺车间,其设备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这样一个车间,从设计到投产,正常情况下需要3年到4年时间,可在阳光集团,从立项、设计、施工,到设备引进、安装、调试、生产,总计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
  阳光集团的快源于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特点。企业的活力在紧紧追逐市场,毛纺行业尤甚。人们穿衣的新潮越变越快,一种产品一般不会持续流行一年。待到厂家看准了动向拿出产品来的时候,市场上流行的早已是其他花色了。面料市场变化快,厂家自然是捷足者先登。总经理陆克平说:“人们的需求在变,客户的要求在变,市场要我们变,我们必须跟着变,而且要变得快。有时候,我们预测比较准确,走在了市场的前头,但大部分是紧跟市场。”
  阳光集团为什么能做到又准又快呢?从工人到干部,他们众口一词,是机制起了决定作用。
  阳光集团是政企分开的乡镇企业。镇政府确定了企业一年应该上交的数额,然后放手让企业自主经营,对企业监督,帮企业参谋,为企业服务。企业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快速决策、快速兑现。政企分开,把经营自主权给了企业,是阳光集团快中求快的重要条件。
  政企分开,是机制的重要内容,但还不是全部内容,还有企业内部的因素。阳光集团是上万人的大企业,有一个高效的好班子。一正三副4个总经理,分工合作,运作自如。分工,各有各的责任;合作,正副经理之间,全厂的事,不管由谁分管,也不管你有什么事找到谁,绝不会把你推给第二个人。这样的亲密合作、精诚团结,是他们合作20多年形成的。(附图片)
  阳光集团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