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为失业者穿针引线——拉埃女士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3
第7版(国际)
专栏:

  为失业者穿针引线
  ——拉埃女士的心愿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魏崴
  再就业在国外系列报道之六
  比利时失业人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失业率现在仍超过12%,失业人数为43万。记者居住的沃吕维—圣—皮埃尔区,在布鲁塞尔市里算是较富的了,如今也还有1200多人应当有工作而无业可就。
  区政府内设一就业服务处,专门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职业。前不久,记者采访了这个处。
  就业服务处负责人是位名字叫拉埃的中年女士,她很热情,也非常健谈。她说,就业服务处成立于10年之前,她已在这个处干了7年,工作对象主要是两种人。一是雇主,主要是本区和布鲁塞尔市的中小企业主。她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友好密切、相互信任的关系,他们会主动向她通报需要什么样的人手,她则常常向他们推荐人选。另一种人就是失业者,男的女的、年轻的和岁数较大的都有,她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和这些人打交道上。
  据她的经验,优质就业服务对失业者找到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她说,失业者,尤其是第一次失去工作的人,心理一般较为脆弱,对劳动力市场上的行情也不了解。服务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鼓励他们提高勇气,积极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并且细心询问其个人学历、能力、特长和兴趣,直到对求职者基本情况心中有数为止。然后是帮助他们写好履历表。拉埃女士详细解释道,可不要小看履历表的作用,它是方便雇主选择的重要依据,而许多失业者却不善于带有针对性地推销自己。就业服务处则依照失业者的实际情形和某一雇主的特定要求,协助失业者填履历,有时因为主观愿望和客观要求的变化,服务处甚至帮助同一位失业者填写重点各不相同的数份履历,寄给不同的雇主。
  拉埃女士还向记者介绍了两个由她亲自处理的案例。X先生是位会计师,54岁。他失业后没有立即求就业服务处帮忙,而是在四处碰壁后才找到拉埃的。初次谈话,她觉得X过于悲观,于是首先开导他振作起来。通过多次交往,待他逐渐恢复自信后,拉埃对他说,他写的履历不恰当,太冗长太啰唆,必须“现代化”,因为一位雇主绝不会对他30多年的工作经历感兴趣。X终于同意照她的意见修改履历表。接下来针对他自视甚高,态度傲慢,她又教他和雇主接触时千万不要趾高气扬,咄咄逼人,即使被问及不愉快问题时也应和蔼以对。就这样,经过拉埃数月多方面帮助,X终于找到了工作。另一位Y先生,约20岁,学历不高,并且由于家庭原因曾试图自杀。小伙子第一次找拉埃时,并非真想工作,而是希望和人聊聊。她耐心听他倾诉。后来他每个工作日的下午都来找她。渐渐地,他恢复了生活勇气。有一天,他告诉她想工作了,她于是帮他找一项差事。Y工作后与拉埃仍保持接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表示想接受培训,于是她又帮他挑选进什么职业培训班。他从会计学校毕业后一直工作至今。X和Y两人对拉埃均很感激。
  就业服务处每年免费为失业者开办多期“积极寻求工作车间”,目的是为失业者提供一场所,把他们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方便谋职。每届12人,一期约5周。拉埃女士还开车带记者到车间参观。她说,并不是任何一位失业者都可以参加车间活动的,区政府定了若干参加的标准,如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失业者,只要本人愿意即可参加,但25岁至40岁的失业者,必须至少连续10个月不在职方能申请。服务处规定他们从周一到周四每天到车间“上班”,阅览室内为他们提供大量报纸和征聘广告,一顾问专门协助他们写履历,物色合适的工作岗位。车间内还有两间办公室,可供咨询和与雇主谈话使用。拉埃介绍说,参加车间活动者,再就业率高达70%—80%。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拉埃是否喜爱现在的工作,她说是的,看到一个个失业者在自己协助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心里感到莫大的满足。(本报布鲁塞尔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