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辽宁广辟渠道安置国企下岗职工 天津开发区在外企和国企下岗职工间搭鹊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宁广辟渠道安置国企下岗职工
  天津开发区在外企和国企下岗职工间搭鹊桥
  本报沈阳6月23日电 记者段心强报道:几年来下岗职工多达250万人的工业大省辽宁,引导下岗职工改变择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辽宁省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调,技术改造能力差,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中,一部分企业面临困境,大部分企业人员过剩。辽宁省各级党政机关在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特别注意引导职工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沈阳市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开展观念大讨论,请自谋职业的先进人物介绍经验,帮助下岗职工克服种种旧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创办市级综合性劳动力市场14个,专业性劳动力市场6个,街、乡、镇劳动力市场252个,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8个,仅去年一年就安排下岗职工16.5万人。
  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核心是开拓就业渠道。大连市从两个方面拓宽渠道:一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展物业管理、组织职工下乡扩大就业门路;二是培训下岗职工,提高再就业的能力。去年以来,他们层层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9个,街道劳动管理服务站61个,组建一支搜集空岗信息的队伍,并把这些空岗信息输入计算机,全市联网,形成一套完善的就业、再就业的安排网络,每天可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对有就业愿望的下岗职工,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48个小时内实现再就业。现在,全市共有下岗职工21.9万人,已安排14.8万人。
  辽宁省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把制定优惠政策当成保证措施来抓,到目前为止,省、市共出台220条优惠政策。抚顺、锦州、营口等市,鼓励有开拓精神的职工带领下岗人员兴办新的生产项目,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对于下岗职工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城建部门提供场所,工商部门在一年内减半征收管理费,税务部门按规定减免税收;建立“再就业基金”或专项费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中随时遇到的困难。这些优惠政策加速了“再就业工程”建设进度。
  本报天津6月23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迅速发展中的天津开发区,在急需用工的外企和减员增效的国企之间巧搭鹊桥,勤作红娘。迄今已有近30个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达万人以上,且势头越来越好。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天津开发区一批外企纷纷提出吸纳更多国企下岗职工的申请。开发区积极帮助外企用工单位直接到国企调查下岗职工特点,由供需双方自主选择。顶益公司在调查时发现纺织系统职工每天站立工作,不畏艰苦,正符合公司招聘条件;而电子仪表系统职工的良好素质也深为摩托罗拉公司赏识。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协同外企对下岗职工进行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的岗前培训,使其能胜任新的岗位。
  为了给外企用工单位和下岗职工广辟供需渠道,天津开发区还在资金、设备、用工信息等方面多方扶持一些区街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多次无偿举办下岗人员人才市场,力求在再就业工程中有新的突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