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赞“回家问问孙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赞“回家问问孙子”
  范敬宜
  近来常和老同志们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时往往会涉及某些当今的新领域、新学科、新知识。什么知识经济啦,知识产权啦,信息高速公路啦,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管理啦,等等。有时遇到难题,一些老同志便很自然地说:“等我回家问问儿子”,或者“等我回家问问孙子”。
  开始听到这类话,觉得很不习惯:当了一辈子知识分子,甚至是有点名望的知识分子,到头来怎么还要“回家问问孙子”?后来仔细想想,忽有感悟———这不是长幼失序,而是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
  “回家问问孙子”,首先说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发展,我们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车轮。而儿孙辈这方面的知识正在或者已经大大超过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时代学的那点科学技术知识,比起今天的青少年,真是幼稚、肤浅得多了。今天,许多家庭都出现这种情况:当爷爷、当父亲的使用电脑远不如还在小学读书的娃娃熟练。这是社会的进步,不服气还真不行。
  “回家问问孙子”,还说明了社会观念的变化。过去,老年人经常用这样的话训斥儿孙:“你懂得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现在很少听见这类倚老卖老的话了,逐渐取代的是“不耻下问”。这是因为老年人已经承认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落后于形势,迫切要求迎头赶上,不再以“下问”为丢面子。这也是时代的进步。
  其实,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回家问问孩子”也属于正常现象。据说,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太快,法官审理案件时也经常遇到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也往往只好宣布暂时休庭,回去请教专家或问问儿子、孙子。这是一位法律问题专家告诉笔者的,想来所言非虚。
  这样说,当然不是贬抑老年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长处,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年轻人学习。我只是想强调一点,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面前,知识更新的迫切性越来越突出地摆在老一代面前。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美国有些五六十岁的老博士,为了重新武装自己,又去攻读新的博士学位。因此,要想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必须努力地学习,虚心地学习,包括向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学习,否则,即使想“发挥余热”,这余热也越来越有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愿意“回家问问孙子”,是值得赞美的好现象,比起老是慨叹“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要积极得多,有价值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