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小手机 大问题——公款购置移动电话现象剖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3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聚焦

  小手机 大问题
  ——公款购置移动电话现象剖析
  本报记者 陈鹏
  被称为“大哥大”、“手机”的移动电话,一进入中国市场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邮电部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把一张白纸的中国移动通信从零写起,一直把用户数写到了2000万。最近,中央国家机关首先出台手机管理办法,中纪委随即转发全国参照执行;人民日报在头版披露消息:河北省栾城县供电局长胡太安因滥配乱购“大哥大”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各媒体相继披露一批清理清查“大哥大”的消息,风风光光的“大哥大”这会儿变成烫手的“馍”了,于是“大哥大”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谁买的“大哥大”
  如果把时间稍微往回走一点,“大哥大”还是一个天价。购置一部“大哥大”最高时达5万多元,直到1997年底还需1万多元。这个数字对于工薪层来说绝不是个小数字。但是,“大哥大”的用户从零迅速地发展到了2000万,这又是铁的事实。那么,究竟是谁买了“大哥大”呢?
  记者曾多次试图从邮电部门了解公费购买、支出话费的“大哥大”用户的比例,但却始终未能如愿。但是,透过一些媒体披露的数字,“大哥大”公款消费的端倪可见一斑: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某市属县现拥有“大哥大”4000多部,其中干部使用的占一半以上,公费支出话费每年至少600万元;
  据江西日报报道,江西某地仅1996年一季度就售出“大哥大”达2000多部,其中公款支出占85%……
  某贫困乡连年受灾,乡干部和教师的工资都不能解决。县里为改变该乡的落后面貌,从县财政拨款50万元搞水利开发。该乡分管水利的党委副书记和副乡长竟然弄虚作假,用假发票冲报成本,拿出1.8万元为自己购置“大哥大”;
  原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张新民,通过手中的权力为某商人弄到了某市的“风水宝地”———长江路的开发权,使商人发了财,故商人先后数次送给他时值数万元的“大哥大”;
  某丝绸公司尽管已经亏损3000多万元,但公司新领导一上任还是从收购蚕茧的贷款中拿出2万多元,为自己购置了“大哥大”;
  湖南省岳阳市某县在清理“大哥大”时发现,该县各部门用的“大哥大”中,有37部来源于外单位和个体户,而这些赠机的单位和个体户都是有求于被赠单位的,有的干脆就是生意上的回扣;
  浙江省某贫困县是被公认的“充军锻炼”的地方。尽管地方穷,但每位上任的“官儿”到任第一件事就是购置手机,而且必须是“吉祥”号码、新机器。离任者的手机要么带走,要么送给亲朋好友,要么闲置不用,反正继任者是坚决不用。
  谁用的“大哥大”
  说1997年之前能拥有“大哥大”者十有八九不是普通百姓似乎不为过,因为那时仅一部“大哥大”的平均购机费就达1.2万元。据了解,某市“大哥大”每月通话总费用除以“大哥大”数,得出的数字是900,也就是说,每部“大哥大”年通话费约为1万元。那么,2000万用户一年通话费的总量是多少呢?这个数能盖起多少希望中学、希望小学呢?
  数字触目惊心!
  谁在用“大哥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他们又是怎么用的呢?
  以河北省栾城县供电局为例吧。这个局自1992年以来,购置“大哥大”70部,特别是1997年5月15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以后,还顶风违纪,购置移动电话15部。所购手机均以通讯器材、设备配件等假收据、假发票、记假账的方式,由局长胡太安同意后在“三电办”资金中报销。该局还在话费管理上放任自流。供电局在县建行设了一个专户,每月话费不经审查就由邮电部门直接从账号上划拨。截至今年4月,该局共开支费用达86万元。该局手机配备没有任何规定,只要胡太安同意即可配发。胡太安一人2部,下属股级单位的三产公司竟配用手机9部,就连局里的司机都人手一部。他们还乱送手机成风,全局购置的70部手机中,有23部送给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亲朋好友,仅胡太安一人就送出去20部;
  浙江省永嘉县仅1995年第一季度的越洋电话费用就达2.2万元。
  广东省高要市蚊塘镇广播站一共只有3名正式职工,他们擅自动用公款为自己配备手机,仅一年的支出费用就达3.6万元。
  小小“大哥大”竟引发出如此严重的奢侈浪费,难怪有人编写了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乡情、亲情、友情、恋情,情情连着“大哥大”
  下联:好话、坏话、情话、嗲话,话话通过“小手机”
  横批:不打白不打
  如此使用“大哥大”,结果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无论是购机还是平时的话费开支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天文数字;
  二是有了“大哥大”以后,一些领导干部用“大哥大”遥控指挥工作,随之而来的是下乡少了,了解情况少了,与基层联系少了,相反的是指挥失误多了,上下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阂多了;
  三是高额的消费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有人称之为“大哥大一响,腐败开始啦”。
  谁来管“大哥大”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和广大干部,更应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第六条第五款,《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六条、中央最新制定的发扬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八条规定第五条对擅自用公款配备和使用通讯工具发出了明确禁令和处分措施。
  面对“大哥大”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央下了大决心。
  中央国家机关首先行动起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首先出台了《中央国家机关无线移动电话管理办法》。按规定,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手机配备一律按标准总量控制,即编制每100人不超过5台。而且,电话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固定配发给个人使用,电话费每月不得超过400元,否则停止使用。
  全国各地也随之行动起来。
  吉林省清理出违规用公款配置“大哥大”4309部,收回变卖款1291.8万元;
  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的清理移动电话指挥部,共清出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的手机10064部,撤销2991部,折价拍卖2076部,收回资金519万元;
  湖南省南县清理企业法人代表滥配手机歪风,收缴、封存不符合规定的手机54部;
  江西戈阳县原有的134部移动电话,除了9部用于特殊岗位外,对不符合规定配置的53部收缴后公开拍卖,对符合规定配置的72部手机,折价过户卖给持机人,拍卖、折价款13.84万元全部上缴县财政……
  应该说,目前,“大哥大”泛滥配置、无序使用的现象已基本被遏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人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担心,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公款配备“大哥大”之风是否也会像许多事情一样,一阵风过去后又重新抬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