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找准结合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3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找准结合点
  中共西藏日喀则市委书记 张泽忠
  张泽忠,1953年生,硕士研究生。历任青岛市教育局团委副书记、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青岛市市北区常务副区长、区委副书记。1995年,任西藏日喀则市委书记。
  我在西藏日喀则市担任市委书记整整3年了。日喀则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虽然其政治、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但与内地相比,仍然很落后。3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内地干部进藏工作,是否能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好“结合”文章。这篇“文章”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中央决策是否能落到实处,而且关系到边疆的巩固与发展。
  我在青岛工作、生活多年,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青岛与日喀则是对口支援单位。我援藏之后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青岛的支持与日喀则的实际结合起来,日喀则既不能生搬硬套青岛的做法,也不能看到日喀则的落后就无所作为。在对口支援中,我们脚踏实地从基础性工作做起。3年中,我们利用青岛援助的1448万元资金,发展农村的多种经营和小型加工业,利用当地资源兴办面粉厂、食品厂、玉雕厂。日喀则是后藏中心,我们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建设建材、农机、家具、牲畜、粮油、服装、旅游产品交易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藏缺这缺那,最缺的是人才;西藏这落后那落后,最落后的是人的素质。把发展经济与提高人的素质结合起来,这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青岛市领导的支持下,青岛与日喀则之间建立了市对市、区对乡、部门对部门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口支援机制。青岛市选派了3批30名各类专业技术干部赴藏工作,日喀则先后有50多位领导干部到青岛考察学习。与此同时,我们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此培养更多的人才。事实证明,这方面的投入十分必要。人员素质的提高使整个工作都有了起色,日喀则连续3年位居全地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其中有20多项工作在全国和自治区获奖。
  做好结合文章就是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不急功近利,也不贪大求全;不做表面文章,也不搞轰动效应,这是我进藏3年最深的体会。(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