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赵雪芳的最后岁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赵雪芳的最后岁月
  新华社记者 薄先锋 本报记者 艾笑
  1998年5月31日7时30分,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山西长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妇产科主任赵雪芳,因3种癌症夺走了她63岁的生命。
  患癌以后,赵雪芳坦然地选择了与死神抗争,赢得最后的时间为患者服务
  她1989年患膀胱癌,1992年患直肠癌,两年后又患了肺癌。3种不同类别的原发癌同集于她的身上,这种残酷的打击是一般人难以经受得起的。
  1996年5月中旬,就在赵雪芳第三次患癌赴北京治疗期间,由于父亲去世,她中断治疗,拖着极度虚弱的身子回到阳城老家奔丧。她忍着悲痛安葬了父亲,就忙着给乡亲们看起病来。4天为全乡300多个患者免费进行了检查,并为3名宫颈癌患者和一名男性疝气患者做了手术。临别时,她到乡卫生院取走了在这次检查中所做的近80名可疑患者的刮片。不久,当乡亲们到卫生院领取化验单时才知道,这些化验单都是赵大夫带到长治,自己付钱作了化验,又一同寄回乡卫生院的。大家手持化验单,看着背面赵大夫留给各自密密麻麻的治疗意见时,感动得不知说啥好。
  1996年6月30日,赵雪芳在同事的陪同下,带着肿瘤医院专家不可违抗“至少全休3个月”的命令,返回长治。第二天一早,她不顾家人的百般劝说,决意到医院上了班。白大褂一穿,她早已忘了自己还是个需要“至少全休3个月”的病人。到9月16日止,她在“全休”的日子里,先后主刀做了8个手术,诊断治疗了184个病人。
  近3年来,由于反复多次的放疗和化疗,使她的左右胳膊及手指功能明显地受到了影响,黑发不等长起来就又得进行化疗,再次脱落。为了恢复体力,她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晨练,把剩余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在这次采访中,长治人民医院宣教科郝彦南同志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串数据:
  赵主任1996年以来,共出门诊2600多人次;手术250多台次;抢救危重病人500多人次;带领医疗小分队下乡普查病情1000多人次。
  赵雪芳不仅医德高尚,而且医技精湛,作风严谨。她为数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从未出过一次差错
  赵桂梅,是在赵雪芳身边工作多年的一名优秀护士长。赵雪芳患癌10年,她一直陪伴始终。特别是在赵雪芳临终前,她更是守在身旁寸步不离。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赵桂梅身上穿的白大褂丢了一颗扣子。由于忙累,她一连几天没顾上缀。从昏迷中醒来的赵雪芳,一眼就看见立在床前赵桂梅的白大褂上缺了一颗扣子。当时她已完全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但她的脑子还比较清楚。只见她将一副不灵活的身躯往床边挪了挪,颤微微伸出一只骨瘦如柴的胳膊,用干瘪的手指直抠护士长白衣的扣眼。在一起工作多年,最能善解赵雪芳心思的赵桂梅,马上俯在她的耳旁说:“我这就去拿针线钉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雪芳执意搬回自己的办公室,腾出病床给更需要治疗的患者
  赵雪芳生前有这样一句话:“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2月25日,当病魔终于完全剥夺了她的工作能力后,她执意腾出干部病床,又重新搬回到妇产科办公室。
  走进生命最后岁月中的赵雪芳已经是虚弱不堪了,心里却还依然挂牵着妇产科的工作,她把孙清芳副主任叫至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就要去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会更重……注意身体,带领大伙好好干……”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荣誉的赵雪芳,生怕自己的去世再给人们带来麻烦和负担,向医院领导写下了最后遗言:
  一、当我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请务必不要给我任何抢救,让我安然静静而去。二、我死后请不要成立什么治丧委员会,不张贴讣告,不通知亲朋好友,不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三、我的尸体火化之后,骨灰盒由儿女带回安放。四、骨灰盒买个最低价的即可。赵雪芳最终在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办公室安然而去。
  今年6月6日,来自首都、省城和当地2000多名各界领导和群众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到长治殡仪馆参加赵雪芳遗体的告别仪式。在拥挤的人群中,阳城县李圪塔乡卫生院院长赵丑富、妇科医生琚酒英等不顾一切向安卧在百花丛中的赵大夫遗体冲去,恨不能把赵大夫扶起来再说几句贴心话。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赵大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