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攻关不止——记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金士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星灿烂

  攻关不止
  ——记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金士尧
  谭克扬
  初夏的长沙,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而深藏绿荫之中的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却依然能让人体会到春天般的清新与凉爽。走进该校计算机研究所金士尧教授的办公室,只见这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的办公桌,竟被各种计算机设备、书籍、资料及学生重重包围。这阵势与他当年领导的科技攻关何等相似!金教授连忙起身对我们说:“这是我带的博士后正在做实验;我这里看起来比较乱,但把机器和资料搬进办公室有很多好处,可以一边办公一边指导学生。”
  透过这位老教授的朴素言语,可以察觉到他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紧迫感。
  金士尧于1937年9月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是在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下度过的。日寇在中国肆意烧杀掳掠的暴行,使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从此以后,金士尧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1956年,品学兼优的金士尧中学毕业,正赶上我军工程技术最高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来校招生,他意识到这是自己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难得机遇,便积极报名,并如愿以偿。
  196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了切实提高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决定研制代号为“030”的鱼雷潜艇攻击指挥仪计算机。时年29岁、刚从哈军工毕业不久的金士尧挑起了该工程总体组组长的重担。
  “030”工程,是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当时国际上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也刚刚起步。一无借鉴资料、二无先进的研制设备和原材料,研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金士尧和战友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带领科研人员奔赴各地图书馆、资料库,像大海捞针一样寻觅参考资料;跑遍街头巷尾买回一个个元器件;全神贯注地蹲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搞设计、抓施工、忙调试。通过3年时间的顽强拼搏,金士尧和战友们终于胜利完成了这项国家级重点工程。从此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历史。
  进入90年代,金士尧教授敏锐地觉察到,当今国际上的计算机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如果我们不迎头追赶,就会使民族计算机科研事业落后。他又作为第一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与“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以金士尧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为了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领域牢牢地占领一席之地,他们高瞻远瞩地把机器的总体性能定在国际同类机型的超前指标上,并且根据这个高起点、大跨度的方案,不断克服技术难关,层层攻打拦路堡垒。结果用5年时间,于1993年6月摘取了这一重大成果。国家鉴定委员会认为:它是当时(直到目前还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仿真计算机系统,它的仿真计算能力比通用千万次大型计算机快5至50倍,其整体性能居世界领先水平。
  金士尧教授的科研历程说明,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关,善于攻关,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