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巴西缉毒形势严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巴西缉毒形势严峻
  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志华
  圣保罗天主教大学法律系四年级的学生路易萨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她还有一个优裕的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跨国公司高级职员。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她经不起朋友的起哄而初尝了一点“白粉”。谁知,毒瘾就这样侵入了她肌体,一发而不可收,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为了吸毒,她偷钱举债、绑架抢劫、与贩毒分子同居卖身,最后因参与贩毒而被判15年的监禁。长期的吸毒和生活的沦落,年仅31岁的路易萨已苍老憔悴,如同年过半百的老妇。她说,“每当照镜子时,我的心就碎了。我真想大声地跑上大街呐喊,让毒品滚蛋吧!可怕、太可怕了!”
  路易萨是巴西千千万万毒品受害者之一。据瓦加斯基金会的一项调查,1997年巴西在购买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上的消费高达80亿雷亚尔,相当于当年全国用于医疗保健费用的一半。仅在圣保罗地区就有5000多个贩毒点,160万人吸毒,10万贩毒分子,每年毒品交易额在1800万美元左右。1997年警方抓获的贩毒分子有2万多人。
  一些专家指出,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是吸毒蔓延的温床。每当夜幕降临,都市街道拐角、僻巷小径阴暗处,毒品在一双双黑手中传播,成为流落街头的乞丐、妓女暂时解脱苦难与痛苦的兴奋剂。许多居住在贫民窟里的穷人,为了赚钱养家糊口,陷入了贩毒活动。据一项社会调查,在吸毒者和贩毒者中,有1/3是穷人,1/3是文盲。与早先的吸毒者相比,可以明显地看出,毒品正在加快向低收入社会阶层蔓延。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正在成为贩毒分子的主要目标,毒贩子们利用他们的好奇,将毒品悄悄带入学校兜售。今年4月,圣保罗州内地一所小学的女校长因发现学生暗中贩卖毒品,便对其进行了教育。几天后,这位善良的年轻教师竟被贩毒分子劫持暗杀。许多家长对校园内毒品的泛滥深为忧虑,强烈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监管。
  巴西毒品的泛滥与国际贩毒集团在巴西的猖狂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巴西与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国际贩毒集团利用亚马孙热带雨林为掩护,用小型飞机将可卡因等毒品空运到巴西境内,然后再通过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城市转道运往欧洲和美国。在这个世界毒品转运“通道”上,走私贩毒的活动日盛,手段无奇不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贩毒集团装备了精良武器,不将警察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进行贩毒活动。贩毒集团之间常常为利益冲突发生火并,流弹横飞、搅得城市居民生活不宁,许多无辜的儿童妇女死于非命。
  贩毒分子深入到巴西的穷乡僻壤,引诱农民甚至印第安人种植大麻,或以农村为藏身之处,暗中加工可卡因,使巴西本土上的毒品生产呈现上升趋势。例如,在巴西东北部地区的伯南布哥州和巴伊亚州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大麻生产的“黑色多边形地区”,尽管联邦警察年年要突击摧毁这些黑窝,烧毁成片大麻田,然而,大麻生产仍然屡禁不止,有增无减。
  巴西联邦警察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贩毒构成了对民主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它是走私武器、非法移民、绑架人质、抢劫银行、偷税漏税、洗黑钱、行贿受贿和政治腐败的罪恶根源。每年巴西大约有2万人死于吸毒或是与贩毒有关的凶杀。80%的杀人案与毒品有关。1994年,只有0.7%的在押犯因走私毒品或是贩毒杀人而犯罪的,1997年上升到10%。
  两年来,巴西加快了有关打击贩毒走私的立法,先后通过了有关禁止佩戴武器、禁止非法洗钱、警方有权向贩毒走私飞机开枪射击等法令和法律,批准在亚马孙地区建立卫星监测系统,以加紧对边境毒品走私的监视。与此同时,联邦警察、地方军警和军队联手频频出击,加大了对盘据贫民窟的贩毒集团打击力度,拔掉了一些长年占山为王的犯罪集团,对机场、港口加强了侦查,破获了许多贩毒走私大案。据巴西联邦警察局的报告,1997年巴西共查获走私海洛因131公斤、可卡因4吨、大麻31.8吨以及其它非法麻醉品。巴西总统卡多佐在前不久举行的联大特别会议上宣布,巴西将建立缉毒国务秘书处,统一指挥和领导全国的缉毒斗争,并强调了预防为主,从教育入手和开展国际缉毒合作的新政策。
  (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