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考评”扶正“天平”——牡丹江市中级法院教育整顿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4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经验交流

  “考评”扶正“天平”
  ——牡丹江市中级法院教育整顿纪实
  1995年10月,牡丹江市中级法院增设了两个内部机构,一个叫“考评科”,一个叫“执罚队”。从此,法院机关所有干警,包括党组成员,上下班时都要在“执罚队”监督下,一个一个在考勤机上打卡,外出登记,中午禁酒,在岗期间谁也不得穿便装……
  不久,一个庭长迟到3分钟,被扣除个人2分,庭室2分;一个中院领导和区法院院长中午喝酒,各被扣除30分,大会通报批评;还有开会不到扣10分,弄虚作假的扣3分……
  与此同时,一个通过目标考评看政绩,纪律查评看作风,民意测评看公论,业务考试看能力的“三评一考”方案也清清楚楚摆到了每个干警的面前。考核优秀的要重用,不称职的要调整,特别差的要下岗培训,甚至有被辞退的危险。
  1996年初,“三评一考”开始实施,院党组首先举办了几轮业务大考试。考试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严,在全院813名干警中引起了一次又一次震动。有一次考试,中院机关16名庭室一把手进入30名以前的只有一位,进入50名以前的只有6位!第一次考砸了,原谅;第二次上不去,再迁就一回,往后呢……当“长”的就得想想还怎么继续当“长”,当“员”的也得想想还怎么当“员”了!———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关系看政绩,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年龄看本领。“三评一考”成了教育、管理、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机制。
  1997年5月,全国法院系统开展执法大检查。院党组不再搞以往那种庭与庭、院与院之间大海捞针式的形式主义自查,抽调骨干二十余人,分别对两级法院的上级领导机关交办批转案件、更审改判案件、申诉和当事人多次上访等4类重点案件进行逐项检查,检查出一般问题66件,严重问题108件,错案9件。这次追究违法违纪办案责任人174人,分别给予发函告诫、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
  《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在全省各政法机关率先公布实施时,全院800多名干警又一次沸腾了。方案规定: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岗位实行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的任用程序分为:第一步招标,院党组公布各职务岗位目标责任,所有竞职者都发表竞职演说,申明完成任务的高招和各方面有利条件;第二步公布政绩,将庭室和个人的“三评一考”考核结果公之于众;第三步院党组综合确定人选。走完这三步还不行,作为配套措施,建立引咎辞职制度,年终达不到目标的正副职要一起罢官。
  法官公正,天平不歪。院长王克伦说得很清楚:岗位是共有的,不能固定给谁一成不变。现在不想当官的人还不是很多,这回法院的官路打开了,我鼓励大家要官。向群众要官比向官要官好,公开要官比暗地里跑官好,向目标任务要官要比向名利金钱要官好。
  这一方案,经过近半年的运作,结果是201名当选者中,41名干警进入中层,65名副职荣升正职,29名正副职削官为民,13名正职改为副职。名单宣布后,落选者没一个说三道四表示不服。竞职过程中,有人先后竞争过4个岗位,有一名年仅27岁的普通干警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想当官就得有政绩,想继续当官就得继续有政绩”,现在的牡丹江市中级法院几乎没有谁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对走马上任者来说,胜利变成了压力,你手下的人不论谁办错了案子,出了问题或违反了院规院纪,撞到“考评科”或“执罚队”枪口上,每扣1分,都意味着你的乌纱帽少了1个保险系数。岗位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来的,目标是自己当众承诺的,完不成就辞职是你应有的归宿。今年怎么干,明年怎么想,出了问题怎么办,在事业的忙碌与人生的奋斗中,找不到一个好的支撑点或总干不出政绩来,谁也别想做太平官。
  就这样,法官廉明了,天平扶正了。1997年,牡丹江市中级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34268件,比上年上升了34.1%,结案率达98.8%,全年为企业清回欠款达18942万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封官龙 孙庆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