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总指挥遇险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0
第4版(要闻)
专栏:抗洪一线的领导干部

  总指挥遇险记
  本报记者 董伟
  8月14日上午,嫩江第三次洪峰与松花江第二次洪峰汇合后进入松花江肇源段,对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构成严重威胁。危急面前,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嫩江前线抗洪抢险总指挥、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宗璋闻讯火速乘直升机赶到肇源县,没想到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生死考验。
  王宗璋一到肇源县,就急赴最危险的地段——胖头泡险工段。这里有10公里已是水漫堤坝,严重的地方甚至超出坝面70厘米,浪花冲撞着堤坝,泥土大块地被卷走。
  工作人员把前线指挥部定在离最危险地段15公里处的一个高地上,王宗璋坚决不同意,执意把前指放在最危险的堤坝上,他说:“这样指挥方便。”当时,抢险军民已增至5000余人,其中部队官兵就达3000人。
  晚上23时30分左右,又下起了大雨。
  15日凌晨2时许,凶猛的洪水在离指挥部仅400多米的大坝决开一个口子,此时的抗洪人员再没有物资去填充这个口子,王宗璋总指挥果断下达了沿大坝两端有序撤退的命令。群众在部队的掩护下先撤了下去,部队官兵也在有组织地撤退。王宗璋总指挥目送着大家,不管工作人员怎样催促,坚持要走在最后。
  天阴得没有一丝星光,雨还在下,指挥部的20多个人靠着两个手电互相扶拉着往前摸。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已经59岁了,走得非常艰难。王宗璋不时地提醒大家:“照看好岁数大的和身体不好的,不能有一人掉队。”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突然,一段被洪水冲得只有两米左右宽的堤坝出现在大家面前,所有的人都想起来后怕:如果这个地方也被冲开一个口子,他们只好留在那段断堤上,水大浪高,船又靠不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过了这段险区,又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救援的防汛艇。这时,天已经大亮。王宗璋不放心撤走的部队,非要逆水去高地看望部队。大约早上7点多钟,王宗璋和其他地方领导了解部队情况后,给官兵们安顿好早饭才离去,继续指挥抗洪抢险第二套方案的实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