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灾区防病防疫小常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灾区防病防疫小常识
  霍乱、肠炎与菌痢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为:急剧腹泻、屙米泔水样便,日十数次,或伴呕吐,重者腹泻不止,腿肚抽筋,危及生命。
  肠炎是洪灾后常见的疾病,往往发病急,突然腹痛,腹泻每天可达十多次,大便呈水样,有的还带粘液与血液,严重者出现失水和虚脱。
  菌痢是细菌性痢疾的简称,也是洪灾后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往往起病急,患者腹泻便血,畏寒恶心,里急后重,周身不适,发烧,腹痛在脐周或下腹,有时绞痛。
  预防霍乱、肠炎和菌痢的办法是:搞好环境卫生,搞好饮用水消毒、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和腐败变质食物,对病人的食具、便器和卧具应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老鼠传染的急性传染病,青壮年最易患此病。
  病人主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患者初期似感冒样,体温可高达40摄氏度,典型症状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胸红),出血(皮肤有出血点,吐血,大小便带血)。少尿。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胡言乱语。
  此病是因出血热病毒随老鼠的唾液、尿、粪排出,污染水和食物,传入人体而得病的。因此,关键措施是消灭老鼠,防止老鼠污染食物,不要在被鼠粪污染的水里洗手洗脚,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老鼠。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感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后3—20天发病。起病急,畏寒、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特别是小腿腓肠肌疼痛剧烈,甚至不能行走。严重的病人,还可出现鼻出血、咳血、咯血、眼和皮肤发黄、肝肿大等。
  对钩体病的预防,平时要加强对猪、牛、犬、羊等家畜的管理。在鼠繁殖季节或庄稼收获季节前,要开展广泛的灭鼠活动。疫区群众还应注射钩体疫苗进行预防。一旦发现病人,要隔离治疗,病人的血、尿和使用过的水要消毒(用5%漂白粉)。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长期高热,同时伴有神志淡漠,听力减退,胸腹部和背部出现少数红疹,脾脏肿大。严重者还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和肺炎等并发症。
  对伤寒病的预防要做到以下四条:第一,要管好伤寒病人的排泄物,不要使其污染水源和食物,减少传染伤寒病的机会。第二,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腐烂变质食品,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饮用水要煮沸,不要喝生水。第三,发现伤寒病人最好住院隔离治疗,病人用过的食具、用具和衣服要煮晒,病人的碗筷和健康人的碗筷也要分开,用后要煮沸消毒。第四,必要时可以注射伤寒疫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