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壮乡女殡工——记广西武鸣县殡仪馆党支部书记方英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3
第4版(要闻)
专栏: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基层党组织风采

  壮乡女殡工
  ——记广西武鸣县殡仪馆党支部书记方英梅
  罗昌爱 林鹂
  在广西武鸣县,有一位壮族女殡葬工名叫方英梅。在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她十九年如一日,以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1979年,武鸣县筹建殡仪馆。一纸招工通知书,送到了年仅23岁的壮族姑娘方英梅手中。
  壮族群众有个禁忌:年轻人不得触摸死人的身体。这个不知流传多少年的习俗,一直深深地埋在当地人的心里。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要整天和死人打交道,是不可思议的。面对世俗偏见,方英梅没有畏缩,她说:“我是共产党员,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你们不认我这亲戚,不让我回村,我也要当殡葬工。”
  第一次看到死人,那是她跟班长到府城镇那化村给一位患肝癌病逝的农民收殓。死者全身又脏又臭,方英梅吓得直往后缩。在班长的鼓励下,她硬着头皮,把死者放到担架上。这时已是晚上,外面一片漆黑,方英梅打着手电筒,抬着尸体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下坡时,死者冰冷的双脚不时顶到她的身后……这夜,方英梅失眠了,一合眼,死者的影子就浮现在眼前。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她的身体明显地消瘦下来。
  许多人怕她吃不消,都劝她不要再干了。是去是留,方英梅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馆里同志的开导帮助下,方英梅终于克服了恐惧的心理。人们问她哪来的勇气,方英梅说:“只要把死者当做我的亲人,我就不怕。”
  消除了恐惧心理,方英梅对做好工作充满了信心。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她以自己的真情和爱心,使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
  这些年来,她处理了许许多多的尸体,从来不叫苦。不论寒冬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和节假日,只要一接到通知,她便带头赶去现场。再苦再累、再脏再臭的活,她抢干在前。她的小孩快要出生时,还坚持工作。
  一次,华侨农场送来一个车祸死者,尸体满身血渍,面目可怕。死者的家属点名要方英梅给死者化妆。方英梅细心地给死者化妆、穿衣,一举一动都倾注着对死者的同情及对其家属的理解。追悼会那天,看着死者安详的神态,死者亲属和单位领导十分感动,紧紧地握住方英梅的手,一个劲地道谢。
  武鸣县是壮族聚居的地方,历来习惯土葬。方英梅主动给群众宣传,破除迷信,倡导火化。
  去年9月的一天,宁武镇一位22岁的农村女青年在车祸中不幸遇难。她的亲属认为,死者尚未婚嫁就离开人世,得土葬才好。方英梅耐心地开导,死者家属仍不甘心,悄悄把方英梅拉到一边说:“给你钱,让我们把尸体拉走。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方英梅严肃地说:“就是给我1万块钱,也不能这样做!”经过她反复动员,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
  方英梅随身珍藏着一张特殊的照片,那是她在丈夫陆奇光去世不久,她特地到照相馆用10多年前两人工作证上的一寸照片拼成的“结婚照”。对方英梅来说,陆奇光不仅是她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也是她事业上最有力的支持者。陆奇光生前的话使她宽慰:“你放心,我支持你。”
  记不清有多少次,陆奇光在家中耐心地等待她回家时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敲门声,他把饭菜热了又热,把水烧开了又烧。他希望能陪在方英梅身边,让辛苦了一天的妻子吃上一口热饭,烫一烫疲惫的双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96年春,陆奇光得了不治之症。因为工作忙,方英梅只得利用空余时间照顾他。直到组织上知道陆奇光病危的消息后,下了命令,方英梅才陪在丈夫身边。陆奇光临终前,拉着方英梅的手嘱咐她说:“对不起,阿方,我晚上不能再等你了,不能热饭热水给你了。你自己要更坚强一些,不要因为我而离开你的工作岗位。”方英梅强忍悲痛,用力地点了点头。
  陆奇光去世后,组织上为了照顾方英梅,曾经想让她调动工作,方英梅不同意。她坚定地说:“为了党和人民的需要,为了丈夫的嘱托,我愿意在殡仪岗位上奉献终身。”
  方英梅在殡葬事业上尽职尽责,1991年她当选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近些年,她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党员,广西殡葬事业单位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去年还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