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调整心态 适应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6
第7版(国际)
专栏:再就业在国外系列报道之七

  调整心态 适应社会
  本报驻泰国记者 成元生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泰国许多人失业了,其中有一位贞雅女士是记者所认识的,她从优越的岗位上被裁下来后,自我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终于重新找到了工作,并依然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贞雅女士现在曼谷拉玛四路一家旅游公司工作。该公司经理介绍说,贞雅是2月份刚来上班的,虽然刚来不久,但熟悉业务很快,待人热情,服务周到,深得客户好评。
  贞雅今年39岁,中等身材,穿着蓝色职业女装,谈吐大方。她告诉记者,她原在曼谷一家报社任广告科副科长,工资虽不太高,每月8000铢(目前1美元约合40铢),但联系广告业务有一定比例的提成,加起来每月能有1.5万至2万铢的收入,有时甚至更多。贞雅说,广告科在报社也算是个令人羡慕的部门,她的工作与记者编辑相比较为轻松,既不用像记者那样整天在外面跑新闻,又不用像编辑那样长年上夜班。虽然她工资没有记者和编辑那样高,但她的实际收入要超过记者和编辑。
  贞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也在一家报社任业务经理,每月工资2万多铢。她有两个女儿,一个读小学三年级,一个在幼稚园大班。这些年来,她同丈夫一起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积蓄了一些钱,以分期付款方式买了一幢两层楼房和一辆丰田小轿车,家里还请了一位保姆照料家务。1996年元旦,他们全家还到新加坡去旅游。贞雅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认为自己也算个“白领阶层”的人。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7月泰国爆发金融危机,泰币大幅贬值、工厂大批倒闭,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骤跌。去年9月,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业务也大量减少,已刊登的广告也有一些收不回钱来,贞雅工作的那家报社开始亏本。为形势所迫,报社决定从总编辑、总经理到编辑、记者、业务员、职员一律降低工资20%—30%。此后又减少版面,由每天32版减少到24版,并裁员30%。
  一天,总经理找贞雅谈话,说报社广告业务大量减少,经营亏本,决定裁员,希望她能理解。贞雅思想准备不足,但现实是无情的,贞雅失业了。
  失业后的贞雅陷入痛苦之中,她似有被社会抛弃之感。严酷的现实摆在她面前:买房的贷款还差30万铢没有付清,每月需付银行贷款和利息7500铢,还要3年多才能还清。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现在每月合8000铢,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单靠丈夫的2万多铢工资是远远不够维持家庭生活的。
  贞雅说,她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终于接受这严酷的现实,并决心勇敢面对它。
  她辞退了保姆,自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之后,她开始找工作,一方面托朋友帮忙,一方面跑职业介绍所。她说:“找工作可真难,天天冒着36—38摄氏度的高温往外跑,回来后窝了一肚子的火,高薪的工作需要特殊技能,自己不具备条件;低薪的工作又脏又累,不愿意做,觉得丢面子。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她渐渐地明白了一点:在当前形势下,要想找到原来那样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是不可能了。她深有感触地说:“必须自我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放下架子,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能是自己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自己。”
  今年2月,经朋友介绍,她来到这家旅游公司工作。公司人手少,工作重,每月只有8000铢工资,工作时间长,干的尽是一些琐碎的杂务事,还要经常往移民局跑,为旅游团办理各种手续,常常不能按时用餐。有时,为等一个客户的电话,竟要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比在报社做广告业务时辛苦多了。记者问她:“这么辛苦,你还想继续做下去吗?”听了问话,贞雅笑了,她说,一定要做下去的,她很珍惜这份工作。首先,一个月的收入足够交付每月银行的买房贷款和利息了,这样她的房子就保住了。另外,她在旅游公司工作,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以后的路更宽了。
  贞雅说:“现在泰国经济不景气,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一两年后经济就会好起来的,苦日子就会过去。那时,如果还能回到报社做广告业务,我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如果不能回到报社,我会考虑自己开一家旅游公司,总之,我的路会越走越宽的。”(本报曼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