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对眼下一些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有的笃信不疑,有的嗤之以鼻——调查“调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对眼下一些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有的笃信不疑,有的嗤之以鼻——
  调查“调查业”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数据往往比描述更具有说服力。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严格的抽样调查、精密的分析判断见长的调查业近年开始介入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调查公司870多家,其中北京就集中了70多家。这些调查公司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或为研究机构提供参考数据,或针对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一把了解社会、校正自己行为的标尺,因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据了解,现在国内大部分调查公司每年会接到多于自己处理能力一倍的业务。有的大的调查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上亿元。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两三个人攒一台电脑组成的调查公司也混迹其中。有人说我国的调查业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处于一种“跑马占地”的数量覆盖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企业对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笃信不疑,有的则嗤之以鼻。
  陕西太阳集团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做了一次产品前期销路调查后,发现每个地方该上多少货能销多少瓶与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其老总连称佩服,此后多次进行合作。
  而北京的一家消费类报纸在请某调查机构做读者评价调查后却十分失望。该报一位姓王的编辑认为白花钱了,调查数据不可靠。
  据了解,一般调查的程序是从客户的委托开始,根据客户需要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编写问卷,培训调查员,实际操作获取资料后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一般说来,要想对情况有个真实全面的了解,一项调查通常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误差在3%—5%之内,置信度95%以上。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只要有一步不规范,都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而其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是调查员责任心差、培训不充分致使在调查过程中采集虚假样本。北京某高校一位姓严的大学生在做过一次民意调查员后说,她再也不信这类调查报告了。她与她的同学临时受聘做一项调查,因为问卷填答时间长且难度大,不少学生只是入户调查年龄等基本情况,在确保不易被查出是做假后对真正要调查的问题一律自己包办。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保证调查准确性上不能充分投入,表现为问卷设计不精心,采集样本不规范,无法聘请专业的调查员以及对调查员进行监督等。
  对于调查公司这类中介机构,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成立行业协会以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我国的调查业经过约10年的摸索徘徊,也于去年建立了同业机构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今年4月24日由14个成员单位签署了《中国调查业同业机构公约(试行)》。据了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制定行业最低技术规范和执业标准来要求、监督签署公约的调查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个平均价格水准,避免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最终以品牌效应取得社会效果,对内严要求,对外做示范,规范整个调查业,并为日后行业协会的正式成立打基础。
  作为联席会议制度的发起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喻国明教授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可能做到资料共享。目前国内调查机构之间是彼此封闭的,几乎每接一个项目都得从零开始,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成立协会后可以使各机构的调查结果在一定时间后公开共享,有利于调查业的发展。我国的调查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站住脚,应该坚持高水准,注意引入国际一流规范来从事调查运作,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以建立起品牌的社会美誉度和权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