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戊戌维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7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戊戌维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
  □徐秀丽
  为了对百年来的戊戌维新史研究作一个总结,《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日前在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戊戌维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认为,百年来的戊戌维新史的研究,虽经历过许多曲折,但总的看,研究领域逐步拓宽,视野逐渐开阔,史料不断发掘,队伍持续壮大,方法渐趋科学,评价日见公允,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一九四九年前,对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成果甚少,且抬孙中山革命派、贬康梁改良派的倾向十分明显。这种研究上的偏向,直到一九五八年纪念戊戌维新六十周年前后,情况才有了显著的变化。一些史学家开始撰写正面肯定戊戌维新运动的文章,认为它是标志着中国民族觉醒的救亡运动,是冲决封建网罗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长久的意义。但好景不长,“文革”十年又将它说得一团漆黑,救亡变成了卖国,维新变成了反动。近二十年来,对这一历史事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以往的八十年。
  与会学者认为,对戊戌维新的研究,必须始终不渝地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不人为地拔高或贬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戊戌维新及其代表人物的评价以贬抑为主。近年来,研究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抑革命而扬改良,甚至出现“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洋务,洋务不如洋人”的偏激论调。
  与会者指出,戊戌维新史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摆脱教条化、定式化的影响,继续解放思想。譬如,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古今中外的政治人物划分为左中右三派,对戊戌人物也不例外,认为谭(嗣同)左、严(复)右、康(有为)梁(启超)中,这种划分几乎已经成为研究中难以突破的一个定式。其实,这些历史人物在思想来源以及救亡的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而且无论公谊还是私交都是很密切的,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左中右,是不利于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的。又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使史学研究丧失其独特功能。历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经典作家的论断固然有其权威性和合理性,但历史学家显然不能局限于此。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既有的定式中摆脱出来,还历史鲜活的本来面目。
  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扩大研究领域。例如,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对历次政治运动“异”的方面的研究,而对历史事件“同”的一面注意较少。戊戌思潮与前此的洋务运动,与同时的义和团运动,与稍后的辛亥革命,都有相通的地方,最起码,救亡图存是共同的。要注意研究近代各种思潮的融会贯通,只有把戊戌维新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加以考察,才能对它进行正确的定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