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20
第10版(理论)
专栏: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马向东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这一论述,不仅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而且为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其内涵就是通过中心城市的率先发展,运用其综合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五十个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统计,1996年这些城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0.9%和9%,国内生产总值占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32.8%,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利税占43.2%,财政收入占41%。同时,这些城市也是我国的教育科研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所拥有的高等院校占全国的66%,科技人员占84.3%,高新技术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达74.5%。中心城市正是以这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教育科技优势,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吸纳、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需求扩张以及对周边地区及广大农村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仅对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心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既需要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制为前提,又对其形成和确立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到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攻坚阶段。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比如,中心城市中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第三产业,在为国有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要素和综合服务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还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心城市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城市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的实施,将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城市多种经济成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着眼于搞活城市经济。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加快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从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到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一些中心城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已成为我国经济连接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心城市通过进一步引进资金、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而中心城市与国外一些城市开展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又将大大拓宽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开放功能,发挥其综合优势的牵动作用,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
  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实施中心城市牵动战略,可以促进不同发展优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心城市创造均衡发展条件,从而能够带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国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心城市的率先发展和壮大,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加强,必将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