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部不可多得的史书——评《国统区的周恩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2
第11版(文化)
专栏:

  一部不可多得的史书
  ——评《国统区的周恩来》
  邓伟志
  我有幸得到一部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的由吕荣斌同志著的《国统区的周恩来》。这部三十来万字的书深深吸引了我,把我带到那艰苦卓绝的国统区斗争,对周总理的敬慕之情、缅怀之感与书中的文字融为一体。
  此书原名叫《周恩来在国统区》,已是第三次印刷,这次又印1.4万册,据说几乎一抢而光。据所知,现国内外已有十几家报刊进行选载、连载,社会反响很好,有的地方将它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辅助教材。它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写起,至1947年春国民党政府关闭和谈大门、内战全面爆发为止,以十年国共合作为大背景,历次政治、军事等事件为小背景,去展示周恩来的工作与生活。在学术研究上有几点突破:
  第一,历史著作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史文、二是史论。通常研究是泾渭分明,史归史,论归论。而此书则将两者有机融为一体。细读就会发现,书中每一部分,乃至每一节都是一个专题研究,用大量事实去阐述周恩来人格、精神的一个侧面,观点鲜明,史实生动,全书从头至尾浑然一体。气魄之大,细节之精密,实不多见。
  第二,目前党史著作,一般为两种,一是资料,二是老同志回忆。而此书又将两者统一起来。全书从头到尾,由作者以第三人称去陈述历史,而具体到每一个片断,都由周恩来当年的四位副官去讲述,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领会周恩来的一言一行,读来让人深感可信、可敬。如果再细细品味,老人们的回忆又不是单纯的回忆,已是经过严格考证的。这种将历史资料与历史人物回忆,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有机融为一书者,亦可视为党史研究中的先行体例。
  第三,写史是为了鉴今,史论又是不分家的。而此书中的论,基本不是作者出面,而是让历史老人去评说,具有权威性。这亦是历史研究表述中应取的手法。
  第四,大凡学术著作,比较枯燥无味,干巴巴的,甚至有的是板着面孔去训人。而此书文笔生动、流畅,语言朴实又形象化,让人拿起就不愿意放下。此书之所以如此受读者欢迎,与其文笔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目前学术著作中不多见的,应该提倡。
  第五,由于作者走访了当年的历史见证人,又经过详细考证,此书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很有价值的资料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党史研究的空白,诸如“秘密交通线”、“地下商海”等部分文章,可以说是对党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