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冬去春来 势不可挡——电视连续剧《冬去春来》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3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冬去春来 势不可挡
  ——电视连续剧《冬去春来》观后
  张书政
  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冬去春来》终于问世了。时下荧屏,历史戏多,现代戏少,表现国企改革的好戏更少。《冬去春来》直面现实,难能可贵。
  《冬》剧里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工业重镇松江市,松江一条重工业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松江阀门厂和一个姓蜀的世袭产业工人家庭。这里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过辉煌。步入经济转型期,重工街里好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里,到处都在躁动,都在变革,都在出新。国企陷入困境和经济体制转型,也使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迷乱。
  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当代故事,都具有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典型特征。我们从《冬》剧看到了老工业基地里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
  国企改革是一道大难题。《冬》剧取材于此,片子里却没有悲观、失望情绪。电视剧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这部剧用气力写了“风雪”,写了“冬”,即:松阀厂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冬》剧认为,一些人的观念旧是阻碍企业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冬》剧安排不少情节、场面表现旧观念这一阻力,有的情节很精彩。《冬》剧把国企改革中困难和阻力的戏写得很足,“矛盾的对立面展开得很充分”,实际上,是为陪衬正面人物的形象,为烘托阀门厂走出困境,作了厚实的铺垫。“待到山花烂漫时”,人们回首“严冬”,受到的鼓舞就越强烈。《冬》剧精心塑造一个“拼搏型”的主要人物蜀牛,精心塑造一群支持他的次要人物,精心描写了阀门厂的治厂方略和改革实绩,用这三个精心实现《冬》剧创作者的理想主义,以正压邪,最终战胜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显示了《冬》剧讴歌搞活国企的良苦用心。
  蜀牛生长在世袭工人之家,是老工人蜀虎的二儿子。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留德博士后,本应到北京或者国外寻找更美好的施展才能的天地,却毅然选择了行将倒闭的松江阀门厂,担任一厂之长,负起企业振兴脱困的重责。蜀牛在市委张书记面前袒露心迹,“舒适使人慵懒,导致无所作为;逆境使人警醒,能够成就大业!”
  带领阀门厂走出困境的蜀牛称得上新时代的模范厂长、劳动英雄!
  这部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表现手法上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情和亮丽的轻喜剧风格。画面上有雾凇美、冰雪美、钢花美和人物的形象美,听觉上能感受到歌曲美、乐曲美和语言美。
  工业题材的戏,尤其是描写国企改革的戏,以风格浑厚、凝重者居多,《冬》剧有意设置了爱情副线,写了几组人物的婚事、恋情,对于丰满有血有肉有情的人物形象,不无补益。爱情这条副线的另一作用,就是增加了《冬》剧风格上的轻松感、风趣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