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4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探索与争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
  孟捷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其理论架构内天然排斥对资源配置的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里,马克思把生产方式作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实际上正是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中包含了资源配置方式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源配置方式的研究,具有下述特点。
  首先,把资源配置理解为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资源配置的特殊方式,它从属于生产方式。在《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运用利润率平均化即生产价格理论来说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体制下资源的宏观配置的历史特征。为了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要求,不同部门的资本家展开部门间竞争,生产资源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将按照这一要求在不同部门间不断重新配置,直到形成各部门统一的一般利润率。在此基础上,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般利润率双重化理论,用来说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按照这个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垄断部门和自由竞争部门各有一个平均利润率:垄断部门的高水平利润率是通过牺牲非垄断部门来实现的。
  其次,把任何特殊形式的资源配置归结为一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全部工作日在社会分工不同部门如何配置的问题,从而揭示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中的作用,和它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之间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存在的关系。
  《资本论》第2卷的再生产图式,被马克思用来说明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源宏观配置处于均衡状态所应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被概括为社会年产品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如果实现了这双重补偿,就实现了资源的宏观合理配置。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一般利润率的下降,资本积累过程内在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趋于恶化,再生产图式所表明的均衡会周期性地瓦解,资本主义会经常面临资源(人口和资本)过剩的危机的打击。而再生产图式所揭示的资本积累的均衡条件,正是价值规律正常运作的条件。这一条件的瓦解,同时意味着价值规律正常运作的条件遭到破坏,资本必须贬值以使价值规律恢复正常运行。在此,价值规律成为衡量资本积累能否实现资源宏观配置的社会合理性的客观尺度。
  第三,明确区分两种合理性,即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以掌握了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利益为依归的资源配置的历史合理性,和以整个共同体的利益为依归的资源配置的公共合理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后者不可避免地为前者所牺牲。在马克思看来,资源配置的公共合理性只能彻底实现于他所瞻望的未来自由人联合体。下面摘引的话清晰地表明了马克思的思想。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