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赶集看粮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7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赶集看粮市
  本报记者 孙海涛 胡跃平
  进入6月以来,贵阳市已全面执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市场粮价如何?农民和粮商有什么反应?最近,我们到粮市上走了一遭。
  6月20日,是贵阳市花溪区湖潮、孟关两个产粮乡赶集的日子。上午9时,湖潮乡的米市上已挤满赶来卖米的农民。上市的大米估计在2.5万公斤以上,和一个月前相比,这里的米价每公斤上升了6角钱左右。中等大米叫卖价2.6元1公斤,实际成交2.30元左右1公斤,农民们卖掉大米,喜气洋洋地买些日用品回去。前来买米的大多是饭店餐馆之类的用粮大户。
  芦官村的朱容清老汉刚卖了95公斤大米,每公斤2.22元。他说比上个集市米价低了2角钱,不过比起以前的粮价,又挺满足的。他盘算,就现在这个价,若自己种粮食,成本、利润大约对半。
  陪同我们的乡粮管所所长马玉超说,5月26日他们接到不准降价售粮的通知,立即执行。到今天,这里赶了4场集,米价节节回升。今天卖粮的多了,粮价下来一些。他估计粮价不会再跌多少。若跌多了他们就以保护价敞开收购。贵州省目前定的保护价是大米1.88元1公斤。
  下午,记者到孟关乡时已快散集。粮管所的梁所长估计当天的米市成交量超过5万公斤,和以往的情况相差不多。他说,一月前米价居然低到1.4元1公斤,10多年来从未见过。从这个月上旬起,已回升到2.4元左右1公斤。
  在有300多户粮商的贵阳火车北站粮食批发市场,一对外地来的粮商夫妇说,粮价比上个月上升了40%。上个月他们批发出去7.5万公斤大米,这个月到现在只批出去2万公斤左右。有些粮商觉得生意不好,暂时关门了。我们问:“今后粮食都由粮食部门统一收购、批发,你们的生意还会好做吗?”他们表示并不怎么担心:“我们从粮食部门批来再作二次批发或零售,仍然有利可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