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播种绿色希望——贵州引进新西兰种草技术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别报道

  播种绿色希望
  ——贵州引进新西兰种草技术纪实
  本报记者 施晓慧
  编者按: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一束中外合作浇灌出的友谊之花:来自新西兰的畜牧专家远渡重洋,帮助我国贵州贫困山区农民种草养畜,不仅唤醒了一座座沉睡千年的荒山,更带来了先进的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与观念的变革。
  这个故事昭示我们:对外开放,在广大农村同样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走进贵州省独山县偏僻的山野,你会为豁然出现的一幅图景而心醉:数百公顷翠绿的牧草覆盖着绵延起伏的山坡,一群群花奶牛在蓝天白云下悠闲地啃着青草……它是我国引进新西兰优质牧草建成的第一个南方草种场,贵州人从中看到了唤醒千年荒山、走出贫困落后的希望。
  贵州缺草吗?
  贵州“地无三里平”,适宜耕种的土地不足15%。农民长年不断烧山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了遏制生态的继续恶化,1983年秋,根据中新两国间的一项技术协议,新西兰草地研究所的几位专家来到了贵州。带队的是第十七届世界草地学会主席布朗·哈默博士,负责技术指导的是罗尔斯顿博士。
  贵州穷得什么都缺,就没听说过缺草。千百年来,贵州农民割草、铲草、放火烧草,就是没有像种庄稼那样种过牧草。当罗尔斯顿和中国技术人员一起来到独山农场时,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床,只有1000多公顷荆棘丛生的乱石荒野和几栋废弃的旧房,但专家们还是咬牙住了下来。但由于对贵州土质的特殊性缺乏经验,第一年牧草试种失败了。看着大片枯死的黑麦草和白三叶,新西兰专家掉泪了。国外的一些同行劝他们,在贵州种新西兰牧草不会成功;国内也是一片反对声。草种场附近的农民甚至打听起农场关门的时间,准备来收拾剩余物资了。
  经验丰富的哈默博士对这一切淡然处之,他确信,新西兰优质牧草在中国南方很有发展前途。他选派经验丰富的尼尔先生,在播种和收获的关键季节来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88年合同结束时,草种场引进的白三叶、黑麦草、百脉根等十几种新西兰牧草已经在异乡生了根。
  绿草能生金
  新西兰优质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而且多年生四季常青,是极好的饲料。1988年开始,在罗尔斯顿博士的帮助下,新西兰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援助项目——以养畜为主的草地农业系统引入贵州,分别在独山、清镇和威宁等地试养肉牛、奶牛和绵羊。这又是许多贵州人闻所未闻的畜养方式:把几种营养成分不同、口适性不同的牧草混播;改牛羊圈养为24小时露天放养;按照牧草产量严格规定载畜量,围栏轮牧以畜管草等等。1990年,中方技术人员完全掌握了饲养新技术,仅独山草种场试养的半细毛绵羊即达1200头,草、畜质量均达到了新西兰的较好水平。
  1993年,新西兰政府与贵州省进一步开展合作,一项土地综合利用项目,在贵州省4个贫困县示范推广。清镇右二村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80%的农户住在泥草房里,大部分人每年有3个月或半年靠救济粮糊口。但是,一听说上山,这些被荒山伤透了心的农民说,贴我2000元也不去。当地项目组组长傅大姐,带着农技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他们参加培训、听专家讲课。终于有45户农民报了名,他们上山种草200多公顷,在中外专家指导和项目贷款的扶助下,采用新技术,以草养畜、以草养树、以畜养粮,使农业生产进入了综合开发良性循环轨道。项目农户两年内全部脱贫,第五年人均收入全部超过了千元,现在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新房。
  事实让农民信服了,兴奋了,种草养畜脱贫致富的消息不胫而走。到今年,示范村附近带起的农户已达1万多户,开辟出的山地草场超过了百万亩。
  如今的草种场,不仅是优质草种的供应基地,先进绵羊饲养技术的辐射基地,还是当地鲜牛奶、肉牛的供应基地,年人均产值超过2万元。站在草种场一望无际的碧绿牧草前,草种场第三任场长小丁说,在你们眼里那不过是些草,在我们眼里它们就是绿色的金子。
  绿草对根的情意
  到今年,新西兰与贵州的合作项目已经圆满完成。当外国专家告别贵州的时候,一大批已经成熟起来的农牧技术员,正成为贵州农村最活跃的生力军,人们深深怀念那些最初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的人们。
  1996年,先后20多次来到贵州的罗尔斯顿博士荣获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遗憾的是,与他一起把这一技术带入中国的布朗·哈默博士却没有再来,3年前他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了。中方专家组组长、贵州省农业厅高级畜牧师谢继石深情地说,那年他们率专家组访问新西兰时,哈默博士亲自到宾馆来看望他们,听说种草养畜正在贫困农户中推广,他非常高兴。没想到这竟是他们的诀别。老谢至今精心收藏着哈默博士与他的通信。他说:我真想为哈默博士立一座碑。没有他的支持和悉心指导,也许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56岁的老谢告诉我们,独山县一项改良10万亩草场的计划已在进行;都匀市改造9万亩草场的计划今年启动;贵州省今年又拨出500多万元购买种牛、种猪和种草,以推动全省的种草养畜……贵州426万公顷荒山荒坡如果能有70%改良成草场,那将是贵州人向贫穷告别之时。
  罗尔斯顿在观察牧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