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办戒毒农场 除顽固恶习 竹塘治穷先禁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办戒毒农场 除顽固恶习
  竹塘治穷先禁毒
  本报记者 任维东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战马坡村东边,在一面山坡上有一个占地2408亩的戒毒农场。建场两年来,战马坡农场先后收治乡内吸毒人员776人次,已经戒除毒瘾427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戒毒和脱贫工作。
  竹塘乡地处中缅边境山区,是一个特困乡。这些年“穷根”尚未挖掉,又遇到了吸毒问题,真是雪上加霜。许多农民染上毒瘾后,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体质下降,变得好逸恶劳,导致田园荒芜,缺吃少穿,还诱发了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总共36户人家的密细铺寨子,1995年有34户吸毒,全寨人均口粮仅60公斤,人均纯收入65元,12户因吸毒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竹塘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治穷,先禁毒”,在县委、县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月,战马坡戒毒农场正式开工建设。
  农场管理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在荆棘丛生、乱石林立的山坡上,组织吸毒人员砍来竹子、树木搭起了简易窝棚,共同垦荒种地,边建设、边生产、边戒毒、边学习,合理选择和规划生产项目,栽上玉米、甘蔗,养猪种菜,滚动发展,逐步走上了“以劳补戒,以劳养戒”的道路。在组织戒毒者学习有关禁毒法规的同时,农场实行治毒和治愚相结合,帮助他们重新做人。场里还购买识字课本,开展扫盲活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传授甘蔗和咖啡种植、果蔬栽培等实用技术。
  云山村三岔河小队村民李小祥夫妇1995年染上毒瘾,家里一贫如洗。1996年1月,李小祥第一批到农场戒毒。后来,他又把妻子李八妹送进农场劳动戒毒。夫妇俩戒除毒瘾回村后,积极参加生产劳动,1997年收获粮食1500多公斤,盖起了石棉瓦住房。在榜样的带动下,全乡两年来先后有100多名吸毒者主动带着铺盖到农场参加戒毒。许多戒毒者一改过去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恶习,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一些人成了生产能手,有的人当上了村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