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了一位残疾少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8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为了一位残疾少女
  曾岩 孙文鹰
  今年2月,人民日报《大地》月刊刊发《渴望行走》一文后,文中主人公残疾少女高建芳的不幸,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同情和关注。
  高建芳是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东梁村人,今年16岁。1995年春节刚过,正读小学四年级的高建芳突然得了脊髓炎。父母急忙把她送到张家口市附属医院,却被诊断为“神经根炎”。看着昏迷不醒的建芳,值班的医生告诉建芳的父母:人已经没救了,再看也是死。吓呆了的父母抱着女儿痛哭起来,建芳却在这时醒转过来了。她很清醒地求父母把她送到北京的医院去看病。
  为了挽救女儿的性命,高家走上了一条坎坷的求医之路。
  父母把建芳送到了北京。一连40多天的住院治疗,建芳的命是保住了,但高昂的治疗费已使高家负债累累。该借的都已借了,该卖的都已卖了,为了省钱,在医院里陪护建芳的母亲一天两次出去要饭。高建芳还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妹妹,也被迫停学在家。高家唯一剩下的,是张北坝上荒凉小村中的几间土屋。
  好在建芳的病日渐好转,医生说,再凑点钱吧,这孩子的病能看好。此时的高家,已是山穷水尽,建芳只好被抬着出院。
  一家有难八方支援。建芳一家的不幸,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北镇妇联、团委通过镇党委、政府,向社会发出救助高建芳一家的号召。张北县委宣传部、妇联、团委、文化局等单位一起联手,两次给高建芳捐款。
  1997年6月,张北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成立,康复中心免费收治的第一个病人就是高建芳。高建芳坐在县妇联捐赠的轮椅上,每天坚持去康复中心接受王栋大夫的治疗。王栋大夫反复诊视了她的病情以后,告诉记者,建芳的病一定能治好。但是要彻底治愈,能行走,就必须动手术,弥合受损的脊椎神经。可是,这需要十几万元钱,对建芳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6月4日,《大地》杂志社为表达读者的良好祝愿,专程派人赶赴张北,将读者的捐款和杂志社工作人员的捐款共5065元送到高建芳手中(详见《大地》1998年第七期)。
  题图:《大地》杂志工作人员和高建芳在一起。(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