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专业合作社 内乡农业产业化新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9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专业合作社
  内乡农业产业化新尝试
  安身健
  近几年来,河南省内乡县以供销社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一体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收到了明显效果。
  专业合作社是加快产业化的有益探索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以村为基础,以供销社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吸纳若干农户带资入社组建而成,它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信息传递、资金融通、销售服务等合作,形成规模,联手入市,实现一体化经营。目前,内乡县已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89个,入社农户1.4万户,入社股金250万元,涉及大白山羊、小辣椒、湖桑、食用菌、蔬菜、花生等10多个产业,并从种植业逐渐向养殖、加工、服务等领域拓展。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产销联结型。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合作社通过代理制、合同制和利益返还制等形式,将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架起生产与销售的桥梁。这种类型大多是依据特色农业和市场而组,季节性强,服务内容单一。如瓦亭、师岗是小辣椒主要产区,1996年4月供销社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吸收600多椒农成立了小辣椒专业合作社,去年小辣椒价格下跌,产品积压,椒农着急,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派出200余人次到全国各地了解行情,设立窗口,与46家客户签订供货合同1000多吨;另一方面,按保护价收购辣椒500多吨,有效地保护了椒农利益。
  二、物资供应型。就是围绕农业生产为社员提供农资消费服务和农机具租赁维修服务。其经营特点是: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社员统一发放社员证、优惠卡和返利卡,入社社员凭借“一证两卡”享受优惠。灌涨乡杨岗村和师岗镇西坡村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对社员需要农资的品种、数量、时间,逐户登记造册,汇总反馈到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免费直运到村,送货上门。去年以来,两社共向社员直销价值150多万元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优惠让利1万多元,并为经济困难的422户社员赊销21万元的生产资料。
  三、生产加工型。就是围绕支柱产业,兴办加工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其特点是:组织实体化、经营一体化、产业化层次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积累,兴办加工厂。如辣椒专业合作社在瓦亭、师岗和灌涨等乡镇,分别建了辣椒品腌制厂、辣酱厂、香波辣椒生产线等,多层次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综合效益;一类是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或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加工关系,让农民产前省心,产中专心,产后放心。如灌涨乡杨营村湖桑专业合作社,与新野、镇平绸丝厂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在去年蚕茧滞销、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统一组织收购,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
  专业合作社是加快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内乡县农村专业合作社运作现状,虽然经营范围不同,产业化层次不同,但都具备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融产供销于一体”的特点,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从运作机制上看,“公司(企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是以农产品加工或购销业务的公司为核心,公司与农户、工厂与农户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经营上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当利益发生冲突而又缺乏有效的约束时,企业或公司容易将亏损转嫁农户,出现“有利伸手,无利缩手,遇到风险就甩手”的现象,整个产业链条就会发生阻塞,一体化经营就会被破坏。而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入股联合,一方面,农民直接参股管理,直接获利,减少了利益分配环节;另一方面,靠资本联结,能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较好地发挥了资本与劳动的整体效力,实现农户利益最大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