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听老农说“菜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09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听老农说“菜经”
  新华社记者 赵连庆 本报记者 董建勤
  初夏,记者来到江苏省淮阴县王营镇沈渡村的连片棚菜区。淮阴是已进行三年之久的江苏省农科院实施淮北农业科技促小康工程的9县之一,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21元,比1995年增长70%。沈渡村是114个小康村之一。
  听见招呼,一位面色黝黑而精瘦的老农走过来,自报家门说,今年52岁,没念过书,但知道自个儿名字“张昭宝”几个字怎么写。
  老汉不是很健谈,但谈起菜来津津乐道:“今年种了将近6亩地,有6个大棚,清一色的辣椒新品种,都能卖得出去,收购价1.5元1斤;要是人家来收,就便宜1毛钱。”
  “不过,往前20天还害怕呐,整个家当主要靠大棚。开春时,卖了十几万棵的辣椒苗子,2元1斤,贩运大户给运走了……”
  “要说我干么能赚钱?主要是技术高,省县乡的技术人员传‘经’后,自家再讲究个精专。种起菜来一心一意,连打麻将的时间都没有,电视就看看新闻。有时夜里两三点钟就起来了。那时心情真好,收获的时候更是欢喜,昨天就卖了900多公斤呢,收回1000多元。”
  “种田要有个明白账,投本要赚利润是起码的道理。本村每人的负担一年是八九十元,还算受得了;化肥价也比往年低,电费是8角多钱1度,加上蔬菜不收税,卖价由买菜的人和菜贩子一块商量着定……除去成本3000元,去年卖了2万多元钱。我种了12年菜,最早是买了5钱种子,一点一点地撒,收成后发现1斤辣椒可以买四五斤米,就投资3000元建起了一个大棚。”
  “生活嘛,马马虎虎过得去,以前吃粗面饼,现在每顿都有三四个菜,好粮也够吃个二三年的,我和老伴一天也要十几元钱开销;大儿子是市二建公司负责人;老二在市里的药店,农忙时就请假回来,都有楼房和电话。每家盖房子我都支持了2万元,出嫁的女儿也给了1万元房钱,我自己没盖房子……”
  “种菜,也有烦恼,那是累的时候;另外,大棚菜在降价。想扩大面积又没地,跨县承包吧,最大的问题是投入,有机肥没得解决;劳力也不够,不能全家都出去;还有技术的问题,要把大棚弄好,不用支架,手扶拖拉机最好可以一路开进去;能不能一年一收变成三收,电视上讲的遮阳网、防虫网也是我关心的事情,县上技术人员讲的无公害蔬菜,能不能尽快帮着普及普及呢?最好先有村上的能人示范一下……”
  “过两年有钱了,我也想出去旅游旅游!”老人兴奋地对我们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