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横穿古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3
第2版(经济)
专栏:

  横穿古长城
  王立武 高进忠
  1998年6月22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胜利贯通的亚洲第一条宽大公路隧道——潭峪沟隧道及辅洞,由北向南从山峦腹中横穿古长城。它犹如伸展着的巨大臂膀,等待拥抱来自五洲四海的友人。
  为了打通隧道,铁道部十六局四处职工以科学的态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鏖战了1368个昼夜,创造了开挖11公里长单延米隧道安全无事故的国内最佳成绩。
  潭峪沟隧道全长3456米,净宽13.1米,净高7.3米,设单向三车道,是八达岭高速公路折返北京的必经之路。该隧道为亚洲长度在3000米以上跨度最大的公路隧道,名列世界第五位。它是八达岭高速公路10座隧道中最艰险的工程。
  1994年5月,北京市政府把打通潭峪沟隧道的任务交给了铁十六局。这支由原铁道兵几个团的兵力组成的建设队伍,曾在成昆、襄渝等重要干线建设中攻下过无数难点工程。面对这难啃的“骨头”,局领导决定让四处承担重任。他们在长城脚下的山坳里,安营扎寨,树起一面面“青年突击队”大旗。
  勘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潭峪沟隧道的围岩大部分是四类以上的好石质,断层也不多。但洞门打开后,山体的地质结构出人意外:涌水、泥石流和极不规则断层,如一只只拦路虎盘踞在建设者前进的道路上。
  1995年4月10日早晨6时,进口正洞上弧掘进到近500米处,一段长20米的大断层出现了。随着“哗啦”一声巨响,洞顶一下倾泻下来200多立方米的泥沙。
  同年5月28日凌晨3时,隧道出口掌子面刚放完一排炮,山体内忽然响起“闷雷”,顷刻间,奔腾的流沙潮涌般地喷出掌子面,不到3分钟喷出泥沙达400多立方米,现场的机械设备被冲出100多米远。
  1996年9月28日晚9时,进口作业面突然遇到地下水。强大的涌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垮封闭层,两小时就淹没了100多米长的隧道,水位最深处达4米多,机械设备等很快被吞噬……
  四处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从涌水中冲出来,从碎石、泥沙中爬起来,总结经验,研究对策。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陈梅初拍板投资30多万元买来8台地质取芯钻机,在每次开挖掘进之前先用钻机取样,然后根据地质的不同结构,研究不同的爆破方案和施工方法,组织科技攻关。在3米以上的大断层,采用大管棚注水泥浆超前支护固结地层的方法逐步推进;遇有大量的裂隙水时改注单液水泥浆为注水泥浆和水玻璃浆的双液注浆安全过渡;3米以下的断层则采取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方法平稳开挖;如地质变化异常,则采取作业机械、人员随时更换的方法,或双管齐下,或立体交叉,灵活作战。他们靠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灵活多变的战术,克服重重困难,降服了一次次涌水,冲出了一道道断层,顶住了一次次塌方,保证了进度和质量。
  去年第四季度,天气寒冷。当时,隧道进口现场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经常出现四五个掌子面同时交叉作业、每天放五排炮的紧张场面。机运二公司10多台车在副经理陈义中的带领下同时出碴,每天出碴量都在1600立方米以上。现场没有保温车库,为了车辆能随时启动,司机们把汽车停放在隧道内保温,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坚持步行上下班。洞内洞外温差很大,不少司机患了感冒,但仍然随叫随到,从不耽误出碴。据统计,从隧道开工到主体完工,机运一、二公司的30辆车共从洞内运出碴土和岩石达49万立方米。
  目前,这座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建成。建设者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攻坚战,以确保今年10月1日八达岭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