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为何取消邮政快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3
第2版(经济)
专栏:

  为何取消邮政快件
  本报记者 冉永平
  7月1日,中国邮政宣布取消开办10多年的邮政快件业务,此举引起社会一定关注。7月10日,中国邮电邮政总局就取消快件业务向新闻界做了解释。
  普通信函投递速度加快使快件失去快的优势。邮政快件业务是1987年11月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办的。开办之后,为了确保邮政快件业务的时限,各地邮局给予较大的投入,不少分拣封发部门夜班处理快件,使快件与普通挂号信函、普通汇款、包裹相比较,确实提高了速度,得到用户的认可,年业务量曾发展到4.5亿件左右。
  但是,近年来,随着邮政网络结构的健全和发展,尤其是信函分拣机和包裹分拣机的普遍应用,使邮政部门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先进的机械设备处理已代替了手工处理,普通邮件的处理速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前年铁路的提速,部分车站不停或缩短停靠时间,给邮政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邮政运输随之作了较大调整,长途普通邮件继续走火车,短途邮件则新组开汽车邮路,这使邮件整体传递速度加快。因此,快件与普通邮件处理速度相比,已无明显优势可言,快件比重下降,业务量绝对值也下降。
  特快专递发展迅速,“特快”挤了“普快”。随着特快专递业务的发展,各地邮局在特快专递业务上作了较大的投入,硬件设施和服务手段不断健全,特快网络越来越密集。这使得特快专递业务越来越多地成为追求快的用户的首选,而邮政快件业务却日益受到冷落,需求逐年降低。1997年底,快件业务已降至3.32亿件,与高峰期的4.5亿件相比,下降了26%。快件数量下降,在运输上出现了许多“小袋”,传递途中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
  此外,个别邮政部门为了增加收入,强迫用户使用邮政快件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邮电信誉和邮政形象。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邮政决定,7月1日起取消快件业务。同时,他们要求各地邮局做好对用户用邮的业务指导工作,使原来的快件业务合理分流,严禁强迫用户使用特快专递业务。如有强迫用户使用高资费业务,或对用户进行误导,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据悉,从这十几天的情况看,原快件业务自然分流,绝大多数流向普通挂号,流向特快专递的不到1/10,用户反应平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