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政府该忙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13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政府该忙什么
  祝均一
  去年,上海地方国有、集体企业分流下岗待工人员30余万人次。到年底,下岗待工人员积存20万左右,与1996年底基本持平。失业人员15万人,失业率约2.8%。今年的目标是,年末国有、集体企业下岗未就业人数控制在16万人左右,其中国有企业下岗未就业人员在10万左右。
  创建行业性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作为下岗职工从企业到社会的过渡地带,这被称作是“上海再就业模式”中的重要特点。今年,要加大服务中心分流托管人员的力度。全年服务中心托管的规模定为25万人。当年新进中心的托管人员分流安置率要达到60%以上。年末滞留中心人员不超过7万人。此外,有关再就业服务中心分流安置下岗人员的试点政策(如协议保留劳动关系、培训费用补贴等)将扩大到面上9个行业单位及区县属企业。
  上海正在加大培训的力度,完善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融合的社会化培训体制。以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的形式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就业培训。年内投入1亿元对1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目前开展的“企业创办者”培训(俗称“培训小老板”)是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
  上海还在推进非正规就业、社区服务业、城市工业、家庭手工业等方面进行探索,特别是发展公益性劳动组织,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一个托底帮困的基地。这些基地是具有以工代赈性质的劳动组织,不涉及向市民收费的项目,目前从“保安、保洁、保绿、保养”起步。这些劳动组织重点安置再就业特困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的就业困难人员。这样,只要就业困难对象不拒绝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政府马上就可以安排其就业,并保证其收入不低于职工“定补”标准。
  到现在为止,上海原有的360万工人,已向第三产业等转移了120万,以后每年再转移20万,到2000年,上海工业系统将不再有大量的结构性下岗现象,只有“失业工人”而没有“下岗工人”。这就要求上海的再就业工作重点有几个转变。如从大规模的下岗转化为更多的培训上岗,由无目标的培训上岗转化为针对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培训。
  到2000年后,上海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在社区层面上开展,上海将尽快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相融合的服务网络。各网点具有以下功能:岗位开发功能、职业指导功能、就业培训功能、特困群体安置功能、失业救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包括民政救助、养老医疗代办及咨询)等,它可以为全社会所有的劳动者提供较完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作者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