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钱包要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钱包要鼓
  周旸
  提高国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作为扩大有效需求的一项重要政策已经明确。增加工资的消息在不同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终归拿到手的钱就要多起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过去我们是高积累、低收入、低消费,是计划经济的分配办法,手里没几个余钱。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手里的钱多了起来,如今银行储蓄已近6万亿元。这其中的一部分本该去买商品,可是连续7次降息,并不见这钱涌向商店。
  症结在哪儿?一是有钱不敢花。随着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项改革的进行,居民增加了这方面的支出。估算一下,最近3年,这些支出占个人工资的14%。将来咋样还是未知数,谁敢花钱?居民的储蓄动机于是也发生了变化,由为了获利到为了保障。二是钱少工资低。1986至1998年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比GDP年均增长率少了4%;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期间下降了12%,个人收入增长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越来越慢。这一问题逐渐积累,就会成为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严重障碍。
  有钱不敢花和钱少工资低的现实,造成了近几年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太低,目前仅为56%,远低于处在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如1975年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消费率约为77%至86%。
  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兜里没钱谈啥消费增长。看来,增加工资特别是低收入职工工资势在必行。增加的工资,不同于一次性的、灰色性的收入,因为不稳定的收入对消费影响很小。只有稳定性的工资收入增长才会刺激消费。
  由于目前消费的差异性明显,有钱人的消费愿望已基本满足,而低收入阶层则属于有欲望而无财力,一旦有了收入保障,其消费倾向会更高。故此,这次增加工资是有所侧重的,主要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意在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摆脱低工资、低收入、低消费的传统观念制约,以此来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对个人、对国家都是有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