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集通铁路:大草原隆起的脊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7
第4版(新闻追踪·体育)
专栏:新闻追踪

  集通铁路:大草原隆起的脊梁
  本报记者 江绍高 刘亮明 洪岩
  编者按: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的集通铁路西起集宁,东至通辽,全长945公里,每公里造价225万元,不到同期国有铁路造价的1/5;平均每公里8个半人,只有国有铁路的1/4。有人曾预言,集通铁路的运营之日就是亏损之时,但集通铁路开始运营的1996年当年即实现利润923万元;1997、1998两年,每年完成货运量730多万吨,主营业务收入5亿多元,实现利润分别为6950万元和5800万元;今年上半年货物发运量又比去年同期增加4万吨。
  如何办好合资铁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新问题。集通铁路从建设到运营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如果不是亲自看一看,真不敢相信,在国有铁路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位于内蒙古草原的我国最长的地方铁路——集通铁路如此经营有方,充满活力,前景看好。
  集通铁路是我国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的线路最长、投资最省、效益最好的一条合资铁路,对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成为合资建路的典范。为什么它能取得如此成绩?记者跟踪采访,对集通铁路责任有限公司的改革之路、经营之路、发展之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改革之路:严格按需设岗,突出功能效益
  8000员工干了国有铁路3万多人的活。
  集通人说:“我们的诀窍是少用人。”
  总经理白斯楞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集通公司现有8000员工,平均每公里8个半人;国有铁路每公里的人数在34人以上,集通要是比照国有铁路,要3万多人,按去年公司平均工资水平计算,每年要多支出成本3亿多元。”
  集通铁路正是从用人方面的改革获得了主动权。
  集通公司有几个硬招:按现代企业的要求,设置“精干高效”的机构。集通铁路不设分局,只设大板和白旗两个运输办事处;总公司设1个运输处,承担国铁3个处的职能,人员只有24人;党政机关人员精简,党委机关的组、宣、办以及机关党委的人员只有国铁相同机构的一个零头,行政机构的人员也少一半。坚持企业不办社会,全线不设医院和学校,职工就医和子女入学入托由社会承担;全线不设生活管理部门,是谁的事就由谁办。精干、轻装,带来的是高效。
  干部实行聘任,试行竞争上岗,没有铁饭碗。职务岗位配置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有的车站岗位工作量不足,货运员、客运员、站务员由一人干;有的处室,处长、科长在担任领导工作的同时,还兼管一摊或两摊具体工作。与此相对应的是,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基础、把奖励工资和效益工资捆绑起来发放的制度,后者的比重达到工资总额的一半,增强了激励作用。
  不拘一格选人才。集通铁路的经营需要人才,公司领导解放思想,临时工可以和合同工竞争上岗,临时工干得好的,也能当工长。现在已有5名临时工成为工长,60名临时工成为副司机。按照过去国有铁路的规定,一个工人干到司机岗位,一般要七八年时间,在集通公司,采取小步快走的办法,不少人两三年就达到这个岗位的要求,并且干得很好。
  机构精干,人员精干,职工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集通线上我们碰到科室干部,精神状态都很饱满,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国铁企业,既有国铁的经验,又有集通的机制,他们较为一致的体验:在集通,是累,但干得痛快。
  经营之路:东奔西走找市场,精打细算创效益
  亏损预言变为运营当年创利923万元的现实。
  集通人说:“我们不当铁老大。”
  还在集通铁路尚未开通运营前,曾有专家预言:运营后至少也得亏损3至5年。这并非没有道理。当时沿线的实际货物发运量仅有几十万吨。靠这么一点点运量,亏损无疑已成定局。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1995年12月,集通线开通运营当月,全线货运量还不足15万吨,而集通年盈亏持平货运量必须在500万吨以上。
  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集通人痛切地意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不当铁老大,变等货上门为找米下锅。
  1996年元月1日,公司领导立即带领有关人员直奔东北,打开了煤炭运输的东北市场和出港南下的通道。同时,他们又瞄准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大同丰富的煤炭资源,迅速建立了贲红、商都煤炭发运站。在营销上采取收售两头让利只赚运费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一举措赢得了大批客户,当年仅贲红发运站的煤炭运量就达到80多万吨,经销额达1.5亿元,赢利2000多万元。
  集通线沿线全部是贫困旗县,许多人认为没什么货物可运。但集通人没有轻易放弃。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马不停蹄奔走于沿线的4个盟市13个旗县之间,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协商,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挖掘潜在的货运量。看到乌兰察布盟大面积的土豆种植,公司积极组织销售外运,年增运量1万多吨;得知科尔沁油田用管道输送原油每吨亏损120多元,公司领导驱车千里,登门商讨协作方案,以通过货物吨公里0.08元、管内吨公里0.1元的最低价,一举争得15万吨的货运量,运费收入300多万元。就这样积少成多,居然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货运市场,各种矿产品、农畜产品等大批货物通过集通线源源运往四面八方,年运总量达到90多万吨。
  为了在运营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赢得利润,公司还坚持投入产出、功能效益和滚动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精打细算,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投入的钱1分不少,亏本的钱半分不投,一切从市场效益出发,这就是集通的市场投入观。
  不当铁老大,放下架子找米下锅,精打细算,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就是集通拓展市场,赢得效益的诀窍。结果运营当年就打破了亏损的预言,完成货运量504万吨,取得实现税、利1400万元和923万元的骄人业绩。3年后的今天,集通全线年货运量已从500万吨增到近740万吨。
  发展之路:实施“鱼刺战略”,带动区域经济
  集通铁路为草原人民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途径。
  集通人说:“沿线经济发展了,自身才有更大发展。”
  集通线起点所在地乌兰察布盟计委主任郑廷祥对集通铁路的“鱼刺战略”赞不绝口。他动情地说:“集通铁路鱼刺战略的实施,对我们乌盟发展的促进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鱼刺战略”是集通人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思路。集通人解释说:集通线好比鱼的脊梁骨,沿线旗县经济好比它的肋刺,只有让肋刺长硬,鱼才能肉肥体壮。带动地方经济,也就成了集通公司自身发展的硬道理。
  提到“鱼刺战略”时,公司的领导建议我们到锡林郭勒盟看看,“鱼刺战略”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盟委书记布和朝鲁向我们介绍,由集通公司与地方合资修建的一条150多公里的集通支线——锡(林浩特)桑(根达来)铁路,计划今年8月动工,这对改变盟府不通铁路的状况至关重要。他说,通过锡桑铁路,锡盟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就找到了出口,每年全盟可增收2.5亿元,同时,也为集通增加了200多万吨的潜在运量。
  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同样是“鱼刺战略”的受益者。在黄岗梁铁锡矿,38岁的矿长王玉成告诉我们:“集通铁路与克旗筹建矿区专用线后,我们每年可以多向外运送矿石100万吨,这下子可以加足马力生产了。”据测算,仅此一项就可以给克旗带来2000万元的财政收入。无论是乌盟、锡盟,还是赤峰、哲盟,集通铁路沿线的经济同集通铁路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过去林西县油菜种植面积并不大,现在大片的油菜田,如同黄色的地毯铺撒在大地上,副县长焦清华说,油菜籽可以到湖北加工成菜籽油,通过集通线,去年湖北荆州红中油脂总厂就运输了2000吨林西菜籽。
  集通铁路在草原隆起,像巨龙,拉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沿线的群众告诉我们,除了带动经济、缩短距离,最重要的是,集通铁路为草原人民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路,这是集通和沿线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巨大财富。(附图片)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徐烨摄
压题照片:集通铁路司明义大桥雄姿。
铁路周围被带动起来的牧民。
位于集通铁路大板工务段的马架子苗圃,改善了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