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虎将雄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07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革命家风范

  尤太忠同志参加革命60多年,战争年代冲锋陷阵,驰骋疆场;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而不傲,兢兢业业工作。他以宽广的革命胸怀,高尚的道德品质,展示出——
  虎将雄风
  李德生王诚汉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同志不幸因病与世长辞。作为曾同他并肩战斗、工作几十年的同乡和战友,我们顿时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
  我们三人都是生长在大别山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以后,我们又共同经历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经历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的战斗生活,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我们一起战斗、工作和交往中的一些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尤太忠同志在战斗中勇猛果敢,指挥得当,是很有特色的。1946年夏天,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根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为策应中原李先念部队突围,决定发起陇海战役。6纵的任务是夺取陇海线中段重镇兰封,切断陇海线。按照纵队统一部署,17旅由城西和城南担任攻城任务,并负责歼灭火车站守敌。当时,担任副旅长的尤太忠同志主动要求率领第49团攻打南门。部队行动时敌情突然发生变化,一列增援兰封的敌辎重火车很快就要进站。如果让火车进站,势必增强敌火力,给破城加大困难,情况十分紧急,必须抢在敌火车进站前将其炸毁。尤太忠同志亲自指挥部队火速前进,一面设伏,一面派出精干分队执行爆破任务,成功地将敌军列车炸翻在城外。又经过一番激战,毙敌200多人,俘敌70多人,还缴获了11辆坦克,这时才知道,原来车上是陈诚嫡系整编11师的武装军官营和敌18旅直属卫生队、通信队和辎重营的两个连。消灭了增援之敌后,尤太忠同志又带领部队赶到南门。他身先士卒,冒着敌人密集炮火来到阵地前沿,指挥先头部队集中火力猛攻南门。城门被炸开,他率领部队冲进城内,同敌人展开激烈巷战。6纵其他突击部队也相继从东门、北门、西门攻入城内,全歼兰封守敌。兰封战役的胜利,为陇海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战斗中,尤太忠副旅长为攻克兰封作出杰出贡献,受到指战员的一致称赞。
  尤太忠同志善于打硬仗、恶仗,关键时刻总是身先士卒。记得是在陇海战役后,国民党反动派迅速集中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人,企图乘我军未及休整之际,以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野战军刘邓首长审时度势,决定首先在定陶西南大杨湖地区围歼冒进之敌国民党整三师。敌整三师是蒋介石嫡系王牌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这个师的中将师长赵锡田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又是国民党陆军司令顾祝同的外甥,骄横跋扈,气焰嚣张。总攻开始后,我6纵各旅突击部队向敌发起猛攻,但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突击受阻。在此关键时刻,纵队首长命令17旅副旅长尤太忠统一指挥各旅突击部队。他根据地形和敌我对峙态势,指挥部队迂回作战,抢占有利地势,并抓住战机,率领突击部队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一昼夜,打掉了敌人的气焰。这时双方伤亡都很大,尤太忠同志命令卫生员、炊事员等机关人员都投入战斗,号召指战员要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不惜一切直至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战斗最激烈时,刘邓首长亲自来到6纵指挥所,同前线指挥员直接通话指挥,这对大家鼓励很大。经过与敌殊死搏斗,反复争夺,我军终于突破敌人阵地,将敌50团全歼于大杨湖。大杨湖战斗的胜利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还有一件在我军战史上值得称道的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大军强渡汝河的战斗中,尤太忠同志更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1947年8月,根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我们6纵随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野战军指挥部由中路挺进。当部队突破敌人的围追,越过黄泛区后,蒋介石才觉察了我军的意图,慌忙派重兵堵截。我中路大军渡过沙河后,又分为两路向汝河前进。李德生率17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尤太忠同志率16旅为右路军后卫,随刘邓及中原局由汝南埠过汝河。8月23日下午,右路军的前锋18旅赶到汝河北岸时,国民党大批军队已占领了南岸的渡口和村庄。汝河水深三四米,两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涉,而渡口的船只又早已被当地反动民团破坏和掠走。这时尾追我军的国民党十几个师的先头部队已同我后卫掩护部队16旅46团接火,情况危急。刘邓首长命令先头部队在最短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送一支部队过河,乘敌立足未稳,抢夺一部分阵地,连夜架设浮桥强行渡河。随即他们又亲自赶到汝河前线,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果断地指出:现在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打过去,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浮桥架好后,刘邓首长下令,部队立即轻装,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和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分三个梯队抓紧时间强渡。这时离天明只有四五个小时,不能有丝毫的耽误。16旅除以46团担任后卫阻击追兵外,还要以主力接替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坚决扼守,抗击敌人,保护浮桥,保护通道,掩护全军过河。根据当时险恶形势,纵队首长吩咐:46团要在全军过河后才能撤退,如果来不及脱身,就留在当地打游击,以后再归建。领受任务后,尤太忠同志和张国传政委立即赶到46团,传达作战任务,决定由已在46团指挥作战的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电台继续指挥46团以机动防御阻击追敌,决不让敌人靠近河岸,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并随时保持联系,坚持到最后胜利。部署完毕,尤太忠同志即同张国传政委亲自率领47、48团奔过浮桥,接过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他指挥部队一边抗击敌人,一边加固工事,准备迎接天亮以后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为确保浮桥安全和已开辟的血路畅通,尤太忠同志将旅指挥所就设在南岸阵地上,亲自指挥全旅官兵坚守阵地。24日拂晓以后,敌人以飞机和大炮向我汝河渡口两侧阵地狂轰滥炸。接着便分兵几路同时向我阵地猛扑,企图切断我军南进通路。尤太忠同志沉着指挥,将敌人放近打,以短促火力给敌重大杀伤,并以白刃格斗消灭敌人。敌人几次冲锋始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在敌人强烈炮火下,浮桥曾被打断,尤太忠同志立即命令工兵连干部带头抢修,保证机关和部队过河。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使敌人丧魂落魄,有时敌冲锋号吹了几遍,士兵却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尤太忠同志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命令部队反冲锋,打得敌人弃尸而逃。激战到下午,阵地仍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敌军未能前进一步。此时,我们左路军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已从下游岳城渡过汝河,李德生同政委何柱成率17旅由南岸向汝南埠火速开进,从敌侧后发起攻击,配合16旅打击敌人。在炮火中,刘邓首长、中原局和野战军机关、纵队直属队、南下工作团共计2000多人于24日下午4时全部安全地渡过了汝河。16旅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46团也安全地撤退到汝河南岸。尤太忠同志随即命令46团炸毁浮桥,将国民党十几个师的尾追部队全部挡在汝河北岸,然后率全旅官兵边打边撤,随大部队继续南进。
  汝河之战,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紧要、最严重的一次作战,也是一场最激烈的战斗,它不仅关系到纵队的安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统帅机关和南下干部的安危。尤太忠同志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刘邓首长的高度评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尤太忠同志任志愿军第3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支援上甘岭战役等作战,他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领部队奋勇杀敌,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显示了英勇善战,敢打敢拼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第五次战役结束之际,敌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进犯,切断了我34师的归路,部队四面临敌,处境极为不利。此时,尤太忠同志临危不乱,冷静、准确地判断敌情,沉着果断地指挥全师利用夜幕掩护,从敌人空隙中钻了出来,未发一枪即脱离险境,受到了上下一致的赞誉。他在长达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出生入死,战功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尤太忠同志一直担任军、地高级领导职务。1971年5月,尤太忠同志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有几千公里的边防线,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对方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咄咄逼人,加之当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派性、武斗、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内蒙古的形势异常严峻。尤太忠同志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一到内蒙古,就深入群众,宣传党中央“消除派性,促进联合”,“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稳定内蒙古局势。同时,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抓好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战备工作。“9·13”事件后,他遵照周恩来总理对内蒙古前指的命令,严密组织,沉着指挥,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保持了边疆的稳定。尤太忠同志主持内蒙古党、政、军工作8年,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制错误路线干扰,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倾注了大量心血,受到部队广大指战员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80年代以后,尤太忠同志又先后担任过成都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纪律检察委员会第二书记等职务。尤太忠同志是1980年1月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与时任该军区副司令员的王诚汉又走到了一起。当时,全党仍处于在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的重要时期。成都军区由于在“文革”期间几经折腾,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派性尚未消除。尤太忠同志和钟汉华政委密切配合,为消除“文革”影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全区部队的团结,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以极大的魄力促使部队在思想上和安定团结上出现了新的面貌。同时,他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和汗水推动全区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狠抓西藏边防建设,为成都军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太忠同志善于团结人,善于处理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对部属要求严格,又平易近人。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毛泽东建军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从严治军,狠抓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出色地完成了党赋予的各项重任。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军队建设,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拥护改革开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李德生与尤太忠同志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5年1月,当时尤太忠同志正在医院治病。李德生在应邀去广州参加活动期间专程到医院看望他。尤太忠同志很高兴,也很激动。几年没见,他虽然身体很瘦弱,但脑子很清楚,我们一起谈家常,谈过去的战斗生活,谈部队建设,谈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等等。他兴致很高,言语之间,溢露出他心系祖国、心系军队、心系党、心系人民的拳拳深情。没想到仅时隔二年,尤太忠同志竟匆匆离开了我们,真让人痛心。
  尤太忠同志参加革命60余年,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驰骋疆场,是一员虎将;和平时期,他先后在几个地区从事军队和地方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一代英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高尚的道德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为党的事业所作出的光辉业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