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农药市场良莠并存不少农民上当吃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2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见闻录

  农药市场良莠并存不少农民上当吃亏
  6月10日,湖北襄阳县黄集镇温岗村农民赵宗强在镇上一家个体农药店里买了两瓶除草剂,没想到药喷到地里一个多星期,草反而越长越旺,没办法,他又到镇农技站买了两瓶除草剂,这次是药到草除。同镇后薛村三组农民薛金斗今年种了30亩西瓜,想靠它增加收入。6月下旬,为了给西瓜治虫,他到镇上一家个体农药店买速灭杀丁,店家给了他一瓶无标识的农药,他拿回去一喷,没过两天西瓜叶便出现了枯萎、卷缩的现象,他急了,赶紧请来农技人员。农技人员到现场查看,才知是店家错把除草剂当成了速灭杀丁卖,喷了当然要出问题。
  据农技部门统计,今年1至6月,全镇共出现30多起农药药害的事例,轻的劳而无功,既贴了本钱又赔了精力和时间;严重的则损失惨重,据测算全镇药害所造成的损失达10万多元。
  是什么原因使老百姓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呢?一句话,是贪图小利的结果。因为一些个体农药店经营方式灵活,偷逃税严重,加上进货渠道杂,所以,同一种农药的价格比农资专营店便宜许多。如50%的甲胺磷,从正规渠道购买价格在9元左右,而在个体农药店里只要7元钱。
  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介绍,1997年该镇农药店仅有4家,分别由农技站、供销社、县植保站和县农药开发站开设,到1998年全镇发展到15家,而到今年5月底猛增到24家。农民在这场农药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当“上帝”的感觉——无论到哪家农药店,服务人员的态度都异常热情;同时,店家之间的竞争,使农药价格大幅度下跌,让农民有了轻松感。
  然而农民是不是真正享受到了实惠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第一,农民虽能享受一时热情的售前服务,出了问题再来找店家,就由“上帝”变成了“孙子”。店家要么死活不承认是自己销售的农药,要么一推六二五,说这是农药厂家的问题,你去找厂家。第二,很多农民不了解,农药的产地和质量不同,价格会有很大差距。如有的厂家生产的农药没批文,没生产日期,没产品合格证,没有许可证,价格自然低得诱人,而正规厂家手续齐备,产品量足、质好,价格自然不菲。农民如果只贪图价格上的便宜,自然会吃亏上当。
  从实际情况看,个体农药店带来不少问题:非法农药上市,造成市场混乱,给管理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给从正规渠道进货的农技站和供销社的农药店造成了很大压力,它们销售的农药虽然量足货好,但价格高于个体农药店,于是出现销售困难;不少个体农药店的销售人员不懂农药知识,只管销售,不管使用效果,也是造成药害的主要原因。
  我们国家早已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其中明文规定:不准私人经营农药。然而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众多的个体农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呢?据调查,主要是因为经营农药有利可图,而且大多个体农药店都有挂靠单位,如植保站、农药开发站、生资部门、农药厂等等,只要向这些单位上缴几千元,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经营农药了。目前,管理农药市场有三家单位: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农药管理站和技术监督局,却形成了都管都不管的局面。
  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办事,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湖北襄阳县涂玉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