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2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
  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
  1997年8月,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就生态环境建设作出长篇重要批示,要求“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为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从而把我国造林绿化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要“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去年水灾之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做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指示。国家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做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新《森林法》,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前不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发表了《关于我国绿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所有这些,都成为推动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人工造林以每年420万公顷的速度推进;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3425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建国以来全国累计造林2.09亿公顷,每年封山育林和封山护林面积达到3407万公顷。“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黄河中游、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防护林等十大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共累计完成造林3771万公顷,长江、黄河流域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森林资源保护明显加强,采取有力措施严厉制止毁林开采和乱占林地,陆生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截至1998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926个,其中由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633处,总面积达61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41%。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于1998年启动,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等18个省(区、市)的天然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严峻形势,整体继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仅沙化土地面积就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恶劣的生态环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山川秀美生态环境的战略部署,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林业局专门制定了林业专题规划,提出了林业发展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现有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退耕还林500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7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9.4%,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0万公顷,治理荒漠化面积2270万公顷。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2%,形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初步格局。
  实现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仍艰巨。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按照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充分发挥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实施科教兴林,搞好重点生态地区的环境治理,坚持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并重,实现林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