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文化产业 前景看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9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文化也要唱大戏
  文化产业
  前景看好
  本报记者杜英姿
  过去,“文不经商、化不理财”的传统社会心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再强化,文化部门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成了天经地义。一种被概括为“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自救行动在以后许多年与文化如影随形。
  多年来,我们听惯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流行口号,现在,我们终于看到文化从搭台的配角,也能够走到舞台的中央,成为唱大戏的主角。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的大都市,在这巨大的跨越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举足轻重。“锦锈中华”、“中国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三个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形成了无法估计的综合效益,每年深圳市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十亿元左右。广东,文化娱乐业到1995年已发展到拥有资本金六十亿元,年营业收入三十亿元,从业人员十四万,位列全国之冠。广东音像城作为本省音像制品销售的基地,品种上万,坚持用正版音像产品占领市场。浙江,借助多科技的翅膀自由翱翔。浙江舞台电子技术研究所坚持走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道路,使浙江省的舞台科技业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这个所三十一项国内外获奖科研成果全部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走上一条充满活力的舞台设备产业化道路。四川,始终把解决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点。早在1994年,四川就成立了全国首家文化股份制企业———四川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组成文化产业招商团进入四川国际招商投资洽谈会,推出五十多个开发项目,一时传为美谈。如今乐山大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公园名播四方,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突出文物优势,多次走出国门办展。江苏,重在改制,对公益型和经营型两类文化产业区别对待,把市场机制引入文化建设。江阴市对六十余家单位企业清理重组,按现代企业制度大胆运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江阴市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设施建设自我投入资金超过六千万元。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率先在全国省级发行系统推出了以市场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用股份制投入方式组建的跨地区电影专营公司。公司外部,强强联合,省内五家公司组建成立了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全省各市的电影发行部门全部归在北方电影公司的旗下,全省电影发行人员由一千三百多人锐减至一百八十人,在全国电影市场萎缩的情形下,辽宁省每年发行收入却始终保持在五千万元以上。北京,瞄准北京市文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投入多、产出少,条块各自为战的特点,实施联合、兼并,组建政府扶持的优势文化企业——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她的麾下有北京广告艺术集团和北京有限广播电视中心,原广告公司、美术公司、北京文化艺术总公司等老的国有企业与新兴的信息业联手并肩,跨行业文化产业格局雏形初具。北京长安街上歌华亮丽的广告形象让不少游客心头一振,北京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的铺设也已推进到远郊区县。
  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事实:日本娱乐业经营收入超过本国汽车工业产值,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天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年发行收入二十亿元人民币,同一部《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十八亿美元对比却相差悬殊。
  文化部在机构精简的背景下还增设文化产业司,正可谓应运而生。文化部近日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四面八方的与会者几乎不约而同抱有这样的共识,文化产业在国际社会已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撑点,文化产业是否发达成为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我们的文化产业毫无疑问正处在培育、发展阶段,但最具广阔的前途,一定会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