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钻石之城金伯利——南非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8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钻石之城金伯利
  ——南非纪行之二
  本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
  提起钻石,人们便会想到南非的钻石之城金伯利。
  金伯利位于南非中部,这里的一切几乎都与钻石结下了难解之缘。全城最高的建筑物是以南非钻石大王名字命名的“哈里·奥本海默大厦”———南非钻石的分拣与定价中心。大厦旁是以钻石大王之父欧·奥本海默的名字命名的花园,其中心的一座雕像喷泉———5名钻石矿工高举起一个滤钻圆筛,象征着金伯利的5座钻石矿井,并以此纪念在钻石开采过程中牺牲的矿工们……而这里最值得一看的当属现今地球上最大的露天人工洞———大矿井:井口周长1600米、面积17公顷,井深215米。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采掘中,人们从中清除出土石方2250万吨,采得钻石2722千克。
  大矿井书写着南非的钻石史。18世纪,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而19世纪中叶南非钻石矿的发现,标志着现代钻石工业的真正诞生。1866年夏天,15岁的雅克布斯在金伯利附近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时,意外地捡到了一颗斑斓的卵石,后被鉴定为21.25克拉重的钻石,命名为“尤瑞卡”;3年后,另一颗重83.5克拉、取名“南非之星”的钻石又被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英国殖民者的垂涎。
  1871年,在金伯利周围的农场里先后发现了数个钻石矿,最著名的便是位于“科尔斯伯格小丘”、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矿井的金伯利钻石矿。其后,在金伯利地区陆续发现了16个钻石矿,世界各地的挖钻石者蜂拥而至,昔日偏僻荒凉的农场变为热闹沸腾的工地,并以大矿井为中心形成一座新城镇,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新挖钻热”。1873年,当时的英国殖民大臣金伯利视察该地,这座新城镇改用其名字命名,留下了一个特殊的痕迹和一段特殊的历史。
  在露天钻矿博物馆,人们还能看到当年打制挖掘工具的铁匠房,矿工常去的休息场所酒吧屋,收购钻石的小当铺等。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是钻石展厅。人们在这里可以一览当今世界上几颗驰名的美钻: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钻石———“卡利南”,原重3106克拉,已被切割成9颗主钻和95颗细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两颗镶在英王王冠上和伦敦塔上;目前世界上最大一颗尚未切割的钻石———“616”,以其重量命名,堪称南非之最。
  在当年那股狂躁的挖钻热中,挖掘的不断深入需要特殊的工具。这时,从英国来南非与兄弟相聚的罗德斯暗下决心,回国筹资购买设备。但当他重返南非后,英国商人巴纳图已成立了金伯利中心矿业公司,用有序挖掘替代了随心所欲的竞争。恰在此时,农场主德比尔斯正为挖钻人践踏其庄稼而烦恼,罗德斯便顺水推舟购下了那块带矿藏的农场,成立了德比尔斯矿业公司,并在1888年兼并巴纳图的公司,迈出独霸钻石天下的第一步。
  百年沧桑,创业维艰。3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之际,欧·奥本海默继任德比尔斯公司的主席,决定在伦敦成立中央统售组织,以控制全球钻石的销售价格。此后,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的宣传广告下,德比尔斯随之享誉全球,钻石的勘探与采掘也走出南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开采和销售集团公司———生产全球一半的首饰钻石,销售的未切割钻石占全球市场的75%。1998年1月,德比尔斯脱离母公司英美集团公司,开始独立经营,其年销售额接近50亿美元。
  德比尔斯公司公共关系部主任鲁德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非钻石的发现与开采先于黄金,此后“淘金热”代替了“挖钻热”,约翰内斯堡迅速崛起。“如果黄金的发现早于钻石,今日之金伯利会是什么样子呢?南非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附图片)
  图为金伯利的钻石矿工雕像喷泉。本报记者李新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