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6
第9版(理论)
专栏:

  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王家俊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并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这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跨世纪发展目标,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尤其是内陆山区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重点是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知识化进程。
  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决定着经济功能,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以山西晋城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依托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崛起,一举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晋城乡镇企业赖以发展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产业单一、产品粗放、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的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因此,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就必须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把粗放型经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方式。具体要抓好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于煤铁加工转化,再造新的比较优势。煤铁是晋城的主导产业,在目前煤铁市场疲软、销售受挫、效益下滑的情况下,要果断地把增长方式转移到深加工上来,向加工转化要效益,在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上下功夫。二是着力于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和拉动农村工业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抓住国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饮食业,加速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三是着力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上实现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产业政策,就要允许大胆地发展,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更是内陆山区经济实现新飞跃的重要途径。当前推行农业产业化,应重点念好“三字经”。一是在“大”字上搞突破,把农副产品加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要把农副产品加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一批能够带动一方经济、造福千家万户的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发展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贮藏、运销企业。二是在“优”字上做文章,使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有一个大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科技,努力提高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农产品基地建设推上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台阶。三是在“连”字上下功夫,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应引导企业和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合作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小城镇是拉动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加强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而且可以实现农村工业的相对集中,克服工业化过程中“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乡村病,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经济的更快增长。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陆山区小城镇发展的速度还不快,农村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应把建设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市场功能较为齐全的新集镇和小城市,构造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市场的载体。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合理布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
  以科教兴市为重点,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实现,最终都要靠科技的进步,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农民。如果考虑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这个大背景,那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就更显得紧迫和重要。因此,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科教兴农、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强化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培训教育,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从而提高科技人员在农村劳动力中的比重,先进设备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新产品在乡镇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外向型经济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的比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