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哑铃型”经营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哑铃型”经营的启示
  祝谦
  企业成功之后如何发展?投资金,上硬件?还是用智力,搞低成本扩张?新疆联合机械集团公司采用的是后者:选择软件——“OEM”。
  所谓“OEM”,就是“抓两头、放中间”,我国称之“哑铃型”。此称缘自美国耐克公司,其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却无一家自己的工厂,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和行销,成为目前世界上“抓两头、放中间”经营的成功典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生产经营方式,有时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荣辱兴衰。新联集团生产的“新疆—2”收割机从年产300台起步,到年产量超过1万台,销售收入近10亿元。按常理,一个两千多人的机械企业,拿下这两个指标,无异于天方夜谭。新联集团把“天方夜谭”变为现实的奥秘,靠的是一个“OEM”。新联集团出品牌、出技术、出管理人员,合作方出资金、场地和劳动力,先后在全国建起8个分厂、20多个零部件厂和130多家外协配套厂,盘活社会闲置资产5亿元。
  过去,我们的企业是科技、生产、销售中间“粗”,人称“橄榄型”。新联集团若按“橄榄型”达到今天的规模,需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流动资金2亿元左右,增加工人7000余名。仅仅用了一个“软件”,换了一个“型”,没要投资没增人,却实现了“惊人的一跳”。
  尽管搞活企业不拘一法,但事半功倍则是共同的追求。新联集团从“橄榄型”到“哑铃型”给人的启示,对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无借鉴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