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从澳门回归看两岸统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6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纪念江主席八项主张发表4周年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

  从澳门回归看两岸统一
  魏尤龙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悄悄地洒向南海之滨,连接珠海、澳门的拱北关闸,开始喧腾起来。往来两地的人员、车辆,形成两股洪流,川流不息。据珠海边防检查站统计,仅今年元旦一天,进出旅客多达13万人次。若遇春节、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关口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这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沟通着两地的经贸文化往来,也沟通着两地人民的思想感情。澳门人从这里走向珠海、走向珠江三角洲、走向全中国。他们亲眼看到了祖国内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看到了自身的前途和希望。如今,澳门人到珠海购房置业。珠海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价廉物美,更博得澳门人的青睐,大包、小包源源不断地流向澳门。珠海已经成了澳门的“菜篮子”。澳门人过去出国不敢大声说自己是中国人,如今,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就连一位土生葡人的负责人也说:“我为自己身上有中国人的血统而感到骄傲。”澳门同胞迎回归,是发自内心的殷切愿望。在澳门回归倒计时1周年之际,他们自发地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有一位葡籍华人女画家,画了99幅风姿各异的梅花,来表达对1999年回归的期盼。她说,澳门人迎回归,如梅花迎春,澳门回归祖国,像进入春天的百花园,一定更加美好。
  澳门的回归,是人心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感召的结果,是两地人民长期交流、增进了解的结果。
  从澳门的回归,使人联想到两岸的统一。早在2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为打破两岸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呼吁“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一主张,开启了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奏响和平统一的序曲,犹如雾海中的航灯,严冬尽头的春雷,立即得到两岸人民、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这迫使台湾当局不得不逐步开放两岸关系,出现了“官不通,民通;直不通,弯通;去不通,来通”的局面。两岸关系在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
  4年前,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再次呼吁“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江主席的话语重心长,顺应民心,抓住了台湾同胞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所在,博得海内外的高度赞扬。直接“三通”、扩大交流,不但能使双方增加了解,增进感情,促进和平统一,而且对繁荣两岸经济,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华民族的腾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大陆、台、港、澳之间正在形成的“华人经济区”,在今后数年内将壮大到足以同德国、日本、美国分庭抗礼,成为全球经济的“第四极”。许多中外学者都认为:大陆的资源、劳力、市场、高科技,台湾的资金、管理、行销网络和技巧,香港的国际金融、信息中心地位,三者结合,取长补短,必能产生互利共生、指数发展的效应。这种互利、互惠、互补的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同。台湾是一个岛,地域狭小,地价昂贵,资源缺乏,劳力技术不足。在世界经济白热化竞争中,单打独斗,很难支持长久。正如台湾原“经济部长”赵耀东所说:“台商帮助大陆发展,也就是帮助自己发展。大陆这片市场是台湾另一求生的市场。”事实正是如此,两岸交流合作的发展,解决了不少台湾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有的企业在台湾濒临倒闭,却在祖国大陆重获生机。近几年的两岸贸易中,台方每年有100多亿美元的顺差,这笔钱养活了台湾许多企业,救活了台湾经济。
  两岸的交流交往尽管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仍处在间接的、民间的,有的甚至是单向的阶段。台湾当局仍然拒绝直接“三通”,在两岸交往中实行“戒急用忍”政策。从台湾到大陆,需要迂回曲折,绕道香港、澳门等地,不但费钱、费时、费力,而且直接损害了两岸同胞的情谊和福祉,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工商界巨子王永庆说:“从台湾出口转运销到上海的货品,居然比从旧金山运销到上海的同样货品成本还要高,这不是国际笑话吗?台湾跟大陆只隔着一个台湾海峡,成本竟然还超过太平洋,很不可思议。”其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去年8月,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及漳州电厂案、海沧投资案及“戒急用忍”政策时,露出少见的怒气。他说:“在其他各国投资人积极进入大陆展开激烈竞争之下,台北仍严加管制台商,自限步伐,我们的政治太外行了”,表示“只要再等一年八个月零十几天(指李登辉的任期届满),台塑或许就可再启动对大陆投资。”王永庆的话,道出了台湾多少工商界人士的心声。
  在两岸“三通”暂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澳门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997年,来澳台胞达90.6万人次;1998年1—10月,尽管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来澳台胞仍达60万人次。台湾已成为澳门的第二大旅客来源地。经澳门赴大陆的台胞,1997年入境达127万人次;1998年1至11月已近150万人次。中资占股51%的澳门航空公司,“一机到底”飞两岸,受到台胞的普遍欢迎,成为两岸间的“黄金航线”。澳门同胞在积极准备澳门回归的同时,也为两岸的交流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澳门回归后,澳台关系将进一步发展。澳门在两岸间的中介、桥梁作用,也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每逢春节,百姓的大门上常见这样一副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四通八达是兴隆繁荣的先决条件。近20年来,澳门的经济快速发展,前10多年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两地的交流交往。在交通工具现代化的今天,台湾海峡本不应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障碍。希望台湾当局以大局为重,顺应民心,放弃“戒急用忍”政策,拆除人为藩篱,早日实现直接“三通”,多做有益于两岸关系发展、有益于国家统一大业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