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丰宁三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26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丰宁三日
  郭莉莉
  ●恶劣的生态环境,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时时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正式启动,集中组织青年在植树造林、沙漠治理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今年秋天,该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8月15日,由团中央、水利部等7家单位主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丰宁营第三期开营,这一期首次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土耳其的11名国外志愿者参加。笔者有幸与这个国际大家庭共同生活了3天,深深体会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所在。
  8月15日星期日
  经过六个半小时的颠簸,我们于下午3时45分到达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郊区的营地。营房是一个废弃的兵营,十分简陋。面对用砖头和木板搭起来的床,志愿者们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马上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营房。
  一大盆热腾腾的面条就放在门厅的地板上,尽管面条里仅有一些豆角丝,志愿者们还是吃得很香。今天本来没有活动,但看到志愿者们都精神抖擞,团中央的负责同志决定搞一个篝火晚会。
  篝火燃起来了,大家手拉手围成圈,又唱又跳,兴致很高。25名志愿者大都还不到30岁,其中有17人还是在校生。国内志愿者是从报纸上获知招募信息后通过电话报名的,国际志愿者则是在互联网上得到信息,在一些国际志愿者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参加了活动。在这群年轻人中,42岁的申和平格外引人注目,他是最“老”的志愿者。来自山西的申和平是寿阳县一个农垦经济开发试验场的董事长,当他从报上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广告后就立即报了名,他很高兴能有机会为环保出一份力。晚会一直持续到近11点。
  8月16日星期一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上午9点,开营仪式举行。25名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志愿者在烈日下接过绿色行动营的营旗和徽旗,正式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一员。
  大家在军用卡车上颠簸了近40分钟才到达植树基地。这是冀北山地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地带,地下水十分贫乏,本是农田的土地已干裂成土块。志愿者显然被震撼了,在植树技师指导下,马上抄起铁锹开始工作。他们要为种植能有效防风防沙的沙棘和杨树做准备。这两种树坑的形状、深度要求各不相同,对这些城市里来的年轻人来说,挖得非常艰难。
  身高近1米80的王昱嵩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还是人大附中学生的他说,参加这项活动是他父母的主意,他们希望他能通过这次活动锻炼自己,增强环保意识。当过知青的申和平衣服全湿透了,他说,跟着这些年轻人一起干,自己仿佛也年轻了。他打算再参加绿色行动营的下一期活动,而且要带着17岁的女儿一起来。几个法国姑娘的皮肤全晒成了红色,笔者问她们怕不怕晒黑,她们俏皮地说,没关系,我们有防晒霜。
  下午的活动是与丰宁一中学生交流。丰宁一中是当地知名的重点中学。对于这些自己花钱花时间从各大城市甚至其他国家来到偏僻的农村植树造林的志愿者们,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和钦佩。他们询问参加志愿活动的细节,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做一名志愿者。来自香港、现正在剑桥大学学习法律的林杰纶说,以前她就对内地的贫困山区支教很感兴趣,今天与孩子们交流后,她更坚定了这个想法,如果以后有机会,她一定参加青年志愿者的扶贫支教活动。
  8月17日星期二
  丰宁的气候多变,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却又乌云密布,车开出营地一会儿就下起雨来,气温比昨天低了近十度。志愿者们冷得起了鸡皮疙瘩,却没有人抱怨,还相互开起玩笑来,德国小伙子塞巴斯蒂安还唱起了德国民歌。
  50分钟后,大家到达了小坝子乡榔头沟村。志愿者们相拥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进村。小坝子乡由于沙漠侵蚀,农田已破坏殆尽,全乡面临迁移。一位屋主指着已被沙子没至房檐的房子说,我们年年挖,沙子年年埋,现在人挖不过沙,已经没法住了。
  看着村里孩子的笑脸,志愿者们很受震动。林杰纶对笔者说,环保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而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参观结束后,笔者登上了返京的汽车,而志愿者们将在营地劳动、交流和学习到8月30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参与一系列绿色行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