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30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财金论坛

  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
  审计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自1994年8月31日颁布已经5年了。5年来,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积极贯彻《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普遍开展,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人大监督服务的职能显著加强。《审计法》颁布以后,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监督。从这5年的工作情况来看,随着预算执行审计逐步开展和深入,审计查处的问题逐步增加,对加强预算管理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各级政府和人大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16万多个单位,对违反财经法规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上缴财政170多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31亿多元,追还被侵占挪用的资金198亿元。今年审计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揭示了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以及专项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此外,金融审计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明显提高。深化企业审计取得进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3年左右摆脱困境提供了真实信息。揭露和查处腐败案件,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落实《审计法》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是未来5年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因此,今后5年,审计机关必须坚持把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目前全面落实审计法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决不动摇。必须从维护法律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来严格执法,促使被审计单位依法管理和经营,促进有关部门完善制度,健全法制,把推进依法治国落到实处,从而推进依法治国。
  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法律尊严。为了实现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是依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在坚持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是抓住真实性审计,摸清家底。充分揭露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审计的结果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高层次,有分量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为加强宏观调控和完善政策法规服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在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基础上,审计机关突出重点,通过揭露大案要案线索,当前重点查处政府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金融、财税、建筑领域的案件;领导干部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和财政财务收支中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案件;国有企业中发生的贪污、贿赂和其他违法案件,特别是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依法处理或及时建议有关部门处理,对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力,维护法律的尊严。
  以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为重点,打假治乱,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财经领域中的违法乱纪现象突出,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问题严重。这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也误导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全面揭露财政财务收支中的深层问题,从根本上制止和纠正违法乱纪行为,也会给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带来困难。因此,把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作为审计工作重点,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长远考虑。我们要下定决心,通过深化财政审计,加强金融审计,改进企业审计,打假治乱,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解决财政财务收支的不真实、不合法问题,揭露和制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规范会计核算,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加强“人、法、技”建设,从严治审,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审计机关。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第二,完善审计法制建设。在贯彻执行现有审计法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审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水平。第三,要推动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加速实现审计方法现代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