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困境中的决胜——记发生在大型国有企业“玉柴”的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困境中的决胜
  ——记发生在大型国有企业“玉柴”的变革
  本报记者郑盛丰罗盘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强者发展。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的实践,验证了这个并不深奥的道理。
  1998年,玉柴的主要经济指标发生了令人高兴的变化:1—12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柴油机销售收入增长了25.8%,利税增长389%。作为中国最大的中吨位车用柴油机生产企业,玉柴的变化能给人带来启迪与激励。
  1995年以来,由于国产中吨位汽车市场大幅度萎缩,主要生产中吨位车用柴油机的玉柴,无可避免地跌入销售低谷:利税从1994年的5.7亿元下降到1000多万元,产品市场覆盖率由47%下降到30%……一行行下滑的数据,让许多玉柴人流泪了。
  回想1992年至1994年,玉柴的辉煌是那么绚丽夺目:引资成功,生产规模扩大,产销量雄踞全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首。热潮过去,尘埃落定,玉柴的决策者进入冷静的思考:是继续扩张资本、扩大规模,还是踏踏实实改进产品质量、认认真真强化企业管理?是伸长脖子等待转机,还是积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以新的整体优势夺回市场?是被动下岗,还是把减员增效作为企业再振雄风的机遇?两年来的一次次决策研讨中,玉柴决策者一次次检讨和反省自己,提出:扬弃过去,挑战自我;从零开始,严格整改。
  挑战和否定自我并非易事。一次由总经理邓强召开的办公会上,邓强正在介绍对过去做法进行变革的设想,一位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忍不住发问:“这样否认我们的过去,是不是太过分了?”董事长王建明说:“我们过去的某些长处,如今正是我们的包袱。不放下过去的包袱,不否定我们的弱项,我们如何能够重新掌握主动?”就这样,玉柴人开始向自己的过去宣战。
  狠抓质量和技术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1992年,玉柴抓住机遇,以2000万美元的低价购进了相当于1.2亿美元的美国福特公司在巴西的整套生产线,拥有了生产新型重吨位6112型柴油机的能力。但这只“美国火鸡”功率大油耗也高,提速慢。如何使之适用于中国的路况和市场?玉柴以领先适用为原则,组织科技队伍奋力攻关一年多,终于使之成为具“中西杂交”优势的“中国家鸡”:能耗低,加速好,尾气排放低。用广州市公汽二公司客户的话说,玉柴的6112型柴油机装进他们的车队后,整个车队出现了几个之最:出车率最高,油耗最低,故障最少,尾气排放最低。玉柴人苦心经营的这种产品,终于重新收拾河山。
  当企业的产销处于巅峰时,管理上的漏洞容易被成绩的光环遮住。而一旦历经困境,漏洞就会表现出来。玉柴决策者以低谷为机遇,扎扎实实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包括控制差旅费和各项成本,压缩公车和拍卖公车,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竞争上岗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大力培养人才……一系列措施相续出台并贯彻下去。公司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私拿协作单位的红包,立即被免去职务,并严肃查处;一名防火员反映问题遭打击,主管领导立即被解除职务。严明纪律和严格管理,使玉柴增强了自我诊断和自我维护能力。
  为了从根本上冲出困境,玉柴一方面积极减员增效,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用董事长王建明的话说,这是为公司储备新的能量。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培训职工,有的送到复旦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有的就近在玉柴自己的培训中心参加成人中专学习。很多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一科一科的考试。有人发牢骚,有人流泪,但玉柴人一边流泪一边认真学习。正是这些目标明确强度又高的培训,使玉柴不断增强赢得未来的实力。
  1998年岁末,玉柴进入收获季节,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攀升,新的主导产品全面达到预期目标,具有明显优势的多个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叫响,产品一级率稳定在95%以上,利税指标和销售收入成倍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