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从农技人员改行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28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从农技人员改行说起
  沈小平
  某县不久前在全县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公开招聘交通警察,可翻开人事档案,人们发现,这22名新录取的交警,竟有19名原先是乡镇农技推广员,占了该县农技推广人员总数的16%。
  笔者无意贬低交通警察这一职业,但是,如此之多的乡镇农技员改行,不能不令人担忧。今后谁来搞农技推广工作?离开了农技推广,农业又如何确保丰收?
  近年来,各地在科技兴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70年代的27%,提高到1997年的42%。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实力还存在明显差距,健康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尚未形成,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难以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就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地方农技推广力量不足,农技人员偏少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农技人员却大量流失。即使没有流失的农技人员,也将精力用在了经营上,很少有人埋头搞农技推广。有些地方乡镇农技站甚至变成了百货商店。分配到县里的农技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想方设法留在城里;没有门路,分到乡镇的,也是千方百计改行去搞行政工作。
  凡此种种,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农技推广人员收入较低,一些地方对农技部门“断奶”,减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农技员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可工资还不能拿全额,差额部分要靠经营来补贴。二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科技兴农不重视,对农技投入不足,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运转不灵,农技人员苦于难有作为。
  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约占全国耕地的一半,科技贡献率尚低,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化肥当季利用率均低于40%,主要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另外,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比较低下,农村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达30%,许多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去组织和生产经营。我国农业要上台阶,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而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又是实施科教兴农的关键。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从政策上为农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此吸引高素质的农技人员深入农村,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扎根农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