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有书要早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有书要早读
  罗仁容龙资明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肯花钱买书的人日渐多起来了。但有的人尽管买了不少书,却很少认真读,智力投资不少,产出效益不高。这种“活人藏死书”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刻苦读书对人才成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和卓有造诣的劳动者,都是从读书起步,勤奋好学,勇于实践,锲而不舍,从而踏上成才之路的。中国历史上汉末三国鼎立之时,曾经人才辈出,其中许多优秀人物就有“苦读书”的精神。曹操领兵作战三十多年,“手不舍书”,每每挑灯夜读。诸葛亮早年耕读于南阳,研究天下大势,有独到的学习方法。文臣好读书,武将也如此。关羽好读《左传》,精于谋略。孙权平定江东后,要大将吕蒙等读书,吕蒙发愤攻读,才智日益长进,使人“刮目相看”。
  读书学习,提高自己,也是革命的本钱。许多革命前辈刻苦读书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毛泽东学识渊博,到了老年仍坚持“好好读书”。一九五八年二月,他在成都主持召开了二十多天会议,会间几乎每天都让工作人员给他借书读。八十高龄以后他眼睛有病,还坚持看大字本书刊。甚至在他心脏停止跳动前几个小时,已经无力讲话了,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念书。对比之下,我们今天能够抓紧时间读书学习直到深夜的到底有多少呢?不少同志常喊工作忙,无暇读书,究其实,还是求知欲望不强烈,不去挤时间。
  有书不读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忙读”。笔者观察,人们大抵把自己喜爱的书买到手之后,便产生“书放在家里跑不了,有时间再慢慢读”的心理。书有了,读书的紧迫感反而没有了。“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南风正好眠,秋多蚊虫冬又冷,一心收拾待来年。”于是乎,书在架上一搁就是三五年。殊不知,生活越是趋向现代节奏,越难有大块时间读书,只能“只争朝夕”,抓紧点滴时间学习。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曾经感慨地说,年轻时无钱买书读,待做了官之后有钱购买万卷,却又“不暇读矣”。对此他作了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餐饫。”如今,各地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大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钱买书了,理应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之时,抓紧时间多读点有用的书,切不可虚掷年华,空让岁月流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