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我看《徽州女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27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向国庆献礼

  我看《徽州女人》
  鲁彦周
  最近看了一场很美很有意境的黄梅戏,这出戏使我异常喜悦,使我近几年来第一次领略到了黄梅戏的舞台魅力,一个舞台上的《徽州女人》把我迷住了。
  黄梅戏《徽州女人》叙述的是一个在古老的徽州发生的古老的故事。故事很简单,是说一个徽州的美丽的女人,从出嫁开始就守空房,一直守了几十年,最后终于等到了丈夫归来,但却带回他早已在外结婚生子的妻子。这出戏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在舞台上所呈现的却是非常凄婉非常丰富。这出戏舞台美术,用了现代版画的手法,音乐伴奏上吸收了管弦乐的丰富而表现力强的旋律,伴唱也改变了老的伴唱方法,大胆吸收了话剧舞台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因此大幕一拉开,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还是黄梅戏的,编导并没有生硬地抛开黄梅戏的传统,他们只是作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因此整体演出很和谐,给观众以很大的美的享受,特别是韩再芬的表演,使这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美学境界和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深刻发掘和升华,她的表演对这出戏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徽州女人》打破了传统戏曲的叙事方法。这部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正面的矛盾冲突,它只有一个徽州女人的命运,只有徽州这地方的文化和风情,因此这个空间为演员的表演,为音乐的伴奏和演唱,为舞台美术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固然能让艺术家施展才能,但弄不好也会产生沉闷枯燥和空泛的说教。这里我又要说到韩再芬,韩再芬在这出没有多少外在矛盾和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戏里,几乎是她一个人为中心在表演,从而让观众在剧场里度过两个多小时,并且一直能让观众精神专注地进入戏中,为戏剧中的这个女人而感动,感到这确实是一场美的享受,这就是演员的魅力所在。
  该剧的编导在处理这部戏时,别具匠心。她们既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也吸收了其他剧种如话剧、歌舞剧等优点,使这部戏面貌显得和谐、优美,很有新意,比如他的结构就很像话剧,该剧共有四幕戏,“嫁”、“盼”、“吟”、“归”,这种结构便打破了传统的戏曲结构方式,为演员的表演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便于演员发挥,同时它也很适合这部清装戏的内容。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剧不仅调动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还有专业画家为之创意、策划,使舞台上既富于美感,也富有徽州的情调,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境界。这一切都是《徽州女人》取得成功的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