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生死场上中国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27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舞台屏幕

  生死场上中国魂
  曾镇南
  最近,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被中央实验话剧院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在首轮演出的一个多月中,这出戏强有力地抓住了观众并使人们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生死场》的剧情是单纯、紧张而富有迫压力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里,时代背景是“九一八”前后。戏剧冲突沿着两条线展开:一条是村里威信高、胆量大的农民赵三和心气高、性子烈的妻子王婆以及众村民与地主刘二爷之间既对峙又夹缠的矛盾斗争。
  另一条线是胆小谨慎,背负着旧道德的重负,忍受着村人的冷眼的跛足者二里半和他那胆大莽撞,被情欲燃烧着便对世俗的戳点不管不顾的儿子成业与赵三之间的恩仇。
  这两条戏剧冲突线索贯串全剧始终,但在日本侵略者进村,民族矛盾上升和激化之后,它们的分量和形态便发生了变化。刘二爷以其倨傲的神态表现出的民族尊严感和慨然喋血的壮举,使他和赵三、王婆及众村民的生死斗争退到了舞台的一角;成业更以他回村宣传、鼓动村民抗日,怒杀日本兽兵的反抗行为在舞台上投下了一束强光。刘二爷的喋血,麻面婆被奸杀,金枝被射杀,拒不出卖成业的乡亲们一个个被刺杀……这些,震醒了赵三,震醒了二里半,震醒了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北方乡村一角的生死场拓展了,汇入了全中国的广袤的生死场。那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拒死求生的生死场,那是即将蓬然升腾起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大火场,那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战场。中国东北农村在沉默中爆发出的这一声声悲壮的喊叫,不正是世界反法西斯生死大搏战的第一声雷鸣吗?
  在使原作的人物关系变得集中、单纯方面;在改变原作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的弱点,使戏剧人物的性格得到层次清晰的展开和生动多姿的刻画方面;在别出心裁地采用现代感强烈的戏剧叙事方式并成功地掌握剧情发展节奏方面,话剧《生死场》自然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但它最值得称道之处还是在于它大体上传递出了原作在表现“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方面“力透纸背”的力度,给人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