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解万家难暖万家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28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元旦刚过,春节将近。为确保生活困难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全国总工会日前派出14路慰问团赶赴各地开展送温暖活动
  解万家难暖万家心
  本报记者
  自1992年起,全国总工会根据中央的部署精神,组织各级工会连续3年在全国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1994年4月,全国总工会又把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实施送温暖工程,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动员全社会伸出互助友爱之手,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职工排忧解难,为他们多办好事、实事。
  几年来,全国各级工会通过加强政策参与、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健全再就业服务机制和支持下岗职工开展生产自救活动等渠道,坚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促进职工再就业,努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目前,全国已有460个城市、2100个县(市)工会、15万个基层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有28个省级工会、576个市级工会、2800多个区县级工会、2万多个基层工会建立了“送温暖工程”基金组织,基金总额达25亿元;已有22万名各级领导干部与3.6万个困难企业、36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建立了联系制度。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工会已扶持困难职工家庭450万户,帮扶130万户困难职工家庭脱贫解困;一大批城市实行了“特困证”制度,为缓解特困职工生活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促进再就业方面,各级工会开办职业介绍机构2000所,累计成功介绍就业73万人次;建立职业培训机构8000余个,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1万期。工会的各类职工学校也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也积极发挥培训阵地作用,共培训职工221万人次;工会兴办的经济实体安置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就业73.6万人次;工会开办的各种解困集贸市场为大量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临时就业机会。
  近年来,以职工消费合作社、职工互助补充保险等为支柱的职工互助合作事业迅速发展,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具有多种经营内容与经营方式、服务职工与社会的社团产业。全国参加职工互助补充保险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保险金结存额为23亿元,累计使250多万名职工得到了经济补偿。工会兴办的职工消费合作社已发展到9500多家,入社职工600多万人,建立配送中心140多个,职工累计受益上亿元;建立职工住宅合作社和房地产公司400多个,累计合作建房600多万平方米,为10万多户职工解决了住房困难。
  拓宽送温暖工程渠道,推动送温暖工程与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相结合,逐步建立职工补充保障体系,正在推进送温暖工程朝着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在去年召开的工会十三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指出,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和再就业工程。
  在几年来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基础上,全总已于1998年9月下发了《关于建立职工补充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1998年至2002年职工补充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具有补充功能的、群众互助互济性质的、具有中国工会特色的职工补充保障体系。
  为此,各级工会组织正加大调查研究工作的力度,深入到困难企业、下岗职工中去,及时掌握、反映下岗职工、特困职工的生活状况和要求,做好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的工作。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会倡导的送温暖工程,是工会联系职工群众、关心困难职工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工会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是一项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兴国利民、万众拥护的重要举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