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阅读
  • 0回复

只留清气满乾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2
第12版(副刊)
专栏:

  只留清气满乾坤
  项斯言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曾经说过:“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当我们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烟波浩淼的历史长河,拨开表象的迷雾而潜心寻觅时,便不难发现,中国的历史是无数志士先贤用生命和智慧书写的一部辉煌灿烂的宝典,也是永掘不竭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宝藏。且不说这其中有兴亡盛衰、治乱得失的规律和经验,值得今人品味、思考;仅从历代儒者修身的哲思、诗人志存高远的豪迈语句中,我们就能吮吸到她背后蕴藏的丰厚内涵。每每读起,总能让人回肠荡气、引人深思、促人前行。
  儒学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尽管在本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以及八十年代的文化反思中,它曾被视为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对立物而遭到批判;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人们对儒学开始重新审识,这是因为经过历史波涛的涤荡,儒学中的许多精华更加熠熠生辉,尤其是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的许多精辟论述,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意义。
  儒家认为人应当有追求并乐此不疲。孔子本人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最得意的门徒颜回则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另一弟子曾参,虽生活窘迫,连去见鲁国国君时都“捉襟而见肘,纳履而决踵”,但不改其志,一心向学,不仅把孔子学说的精髓传给孔子之孙孔伋(即子思,据说是《中庸》的作者),而后由孔伋传给孟轲,使儒家学说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同时,相传儒学的经典之作《大学》也出自他手。
  儒家强调要讲求个人修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当以“修身为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格物、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修身就必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要“慎独”。
  儒家强调精神、道德高于物质利益。要“重义轻利”,“养心莫善于寡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曾说:“何必曰利”,“生,亦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儒家强调要“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去私心,行公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受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后世的政客骚人经常借诗咏怀,奋笔挥毫,来表达自己报国忧民、志存高远、不随俗流的抱负和情操。其中有许多名句,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吟咏,并影响和感染着千百代的志士仁人,忠心报国,一心为民,洁身自爱。
  在爱国忧民方面,屈原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郁;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渴望;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志向;而素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的清人郑燮,则在知县任上,在一幅竹图上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破碎的明王朝,顾炎武向世人高声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金人的入侵,被梁启超称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则“位卑未敢忘忧国”,八十五岁时还在诗中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林则徐虽因禁烟遭贬,仕途失意,即将流放新疆,仍吟诗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在气节方面,宋朝丞相文天祥被俘后,不仅愤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而且被押解至京城后,面对忽必烈的亲自劝降,又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个人操守方面,经历过“安史之乱”全过程的诗圣杜甫,虽然备感“万国尽穷途”,但却是“艰危气益增”;宋代龙图学士包拯作名联一副,张贴在官衙门外,上曰“直干终为栋”,下曰“真刚不作钩”;宋代的儒学大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用“冽冽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地不生尘”的诗句,提醒开国元勋之一的刘基,留心别人的恶语。刘基就此作墨梅一幅,并配诗曰:“不要枝头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此来表达自己不争名逐利,只留清白操守在世间的追求。明代的于谦,少年时代就写出了“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石灰吟》)的诗句。任河南巡抚时,每次进京上朝,均“空囊以入”,于是有人劝他至少应带点土产,于谦赋诗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四十岁后,一些亲朋好友要给于谦过生日送贺礼,被他婉言拒绝。生日那天,他特地作诗一首:“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于谦一生,带走的是清贫,留下的是清廉之风和治内人民的安居乐业,后天昭昭,美名长存……
  岁月无情,但岁月留痕。历史走到了今天,面对先贤们的苦苦求索和以诗言志的高尚情怀,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无不以继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无不以其抒发的爱国情操、浩然正气为自豪。无论是他们工作讲话的反复应用,还是著书立说的旁征博引,无不渗透着传统与现代人性修养融合的艰辛,呼唤着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今天的思想升华。现代人早就发现,即使在物质文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主体的人,依然需要拼搏、牺牲和奉献精神,也唯有如此,人类才能不断发展,我们才能创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