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为五千年文明存照——记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特别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五千年文明存照
  ——记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特别展
  本报记者 卢新宁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循环放映着一部短片:从西安半坡、辽宁牛河梁遗址,到四川广汉三星堆;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8月13日至10月17日在此举行的“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特别展”,将这些建国5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影像资料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1100平方米的展厅里,450件文物有的是首次在北京展出,有的是作为特例公之于众。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生动缩影、50年新中国文物工作者恢弘业绩的见证。
  来自各地的观众留下了令人动容的话语:“一个展览,讲活了两部历史:中华民族文明史、新中国文物事业奋斗史。”
  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中国考古发掘研究的成果,使我们不得不重写中国历史。”面对展览,北大考古系严文明教授如是说。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半个世纪来,中国文物事业的巨大成就,在于用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填补了古代历史的一些空白,充实了中华文明的框架。展览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元谋猿人粗糙的刮削器,河姆渡文化别致的稻穗纹陶盆,仰韶文化精美的鸟兽纹彩陶葫芦瓶,红山、良渚文化形制各异的玉器……50年来,考古学者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寻找到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是新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它改写了历史上“中原一统”的旧有概念,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不仅是连续发展的,而且是“多瓣花朵”、“满天星斗”:除了中原的黄河文明外,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源流,使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曙光初露。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但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极少又缺乏考古支撑,许多人怀疑其存在。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近20年来一些令人振奋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驱散了中国历史上的“疑古”思潮。展览中,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等器物,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情况,可以看出夏商文化传承脉络。走出“疑古时代”,使我们五千年文明史有了确凿的源头。
  唐代墓葬中有着浓郁西域风情的彩绘胡人俑,新疆出土具有中原传统的《伏羲女娲图》,青海都兰热水墓地各类丝织品,东北渤海国遗址的唐三彩女俑……这些绚丽多彩的文物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文化统一性不断加强的历史轨迹。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新中国的考古学者重新梳理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长卷。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告诉记者,“新中国的许多考古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国5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新成就不仅为世界瞩目,更将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永载史册。”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展览,总能引起观众的热烈回应。这次展览特意开辟的“革命文物征集”单元,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展览精选的135件近现代珍贵文物,折射出一个半世纪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成为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革命的实物见证。
  从1839年林则徐等合奏虎门焚烟完竣折,到1896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手稿;从1914年孙中山为讨袁事致黄兴的亲笔信,到1949年江竹筠烈士的遗书……这些中国近现代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物珍藏,让人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开国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印章和牌匾,大庆铁人王进喜用过的石油钻井架上的刹把,60年代陈景润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文革”期间廖沫沙写在烟盒纸上的读书笔记,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上签字用的金笔……这些现代文物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共和国风雨沧桑的50年光荣与梦想,牵动了无数参观者的脚步。
  “文物大国”的未来
  伴随着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中国这个“文物大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极具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
  1949年,中国只有20座博物馆,而今已有近2000座。单是这个数字就说明了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飞速发展。“博物馆建设”、“文物的科技保护与修缮”以及“文物事业全面发展”这几个部分的展览,用大量典型的实物资料和事例,展现了新中国文物事业的成就。
  展览用生动的图片,向观众展示了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避暑山庄等举世闻名的修复工程。50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巨资对各类文物建筑进行的有计划的大规模保护与修缮,受到了世界的赞誉。那些特意从西藏运来的布达拉宫维修前已经糟朽的木质构建,使观众更为形象地了解这项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半个世纪筚路蓝缕的卓越努力,无数文物工作者为炎黄子孙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命脉。50年文物事业的巨大成就,是历史的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凿凿明证,是今天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是未来的中国光大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就此而言,一个展览远远不能穷其意义。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教授说,早在80年代初,美国著名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就曾预言“世界考古学的希望在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文物事业将在新世纪迎来更灿烂的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